茎直立,粗短,长2-3厘米,具数枚近基生的叶。叶暗绿色,皮革质,宽带状或镰状长圆形,长20-31厘米,宽2.5-3.5厘米,先端钝并且不等侧2裂,基部具彼此套叠的鞘,边缘多少波状。花序腋生,下垂,长3.5厘米以上,不及叶长的一半,不分枝或偶尔具少数分枝;花序轴肉质,具多数肋棱,密生许多小花;花苞片宽卵状三角形,长约1毫米,先端急尖,反折,常紧贴花序轴;花梗和子房长约2.5毫米;花多少肉质,从花序轴基部向上逐渐开放;中萼片蜡黄色,内面基部具2条褐色带,倒卵形,长5毫米,宽2毫米,先端圆钝;侧萼片蜡黄色,内面基部具"U"字形褐色斑点而上部具2条褐色带,稍斜倒卵形,长4.5毫米,宽2.5毫米,先端圆钝,基部收窄并且贴生在蕊柱基部和唇瓣侧裂片的基部外侧;花瓣蜡黄色,内面基部具2条褐色带,倒卵状椭圆形,长3毫米,宽1.8毫米,先端圆钝;唇瓣蜡黄色,基部贴生在蕊柱基部两侧,3裂;侧裂片直立,耳状,上部前缘多少内弯;中裂片厚肉质,向前伸展,肾状三角形或近菱形,长等于宽,1.5毫米,先端钝;距短而宽,近球形,长约等于宽,2毫米,内面背壁上具1枚片状舌形的附属物,其先端浅2裂,而内面前壁具一对横生的胼胝体靠近距口;蕊柱长2毫米;蕊喙肉质,上举,卵状三角形,长约0.4毫米,先端钻状;药帽前端收狭为三角形,先端急尖并且向上翘;粘盘柄狭长,长约1.2毫米;粘盘厚肉质,近椭圆形,长约0.5毫米,与粘盘柄等宽,一端宽宽凹缺。花期4月。
产海南(陵水、乐东、昌江)。生于山地林中树干上。分布于锡金、印度东北部、缅甸、泰国、老挝、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模式标本采自印度尼西亚(爪哇)。
茎很短,压扁状圆柱形,具多数二列的叶。叶革质,带状,长8-20厘米,宽1.5-3厘米,先端钝并且不等侧2裂,基部具彼此套叠的鞘。花序出自茎基部叶腋,粗壮,长约3厘米,不分枝;花序轴长约1.5厘米,密生许多近似伞形的花;花苞片宽三角形,长2.5-3毫米;花梗和子房粗短,长4-8毫米;花棕黄色,肉质,萼片相似,具2条红褐色的横带,近长圆形,长4-5.6毫米,宽2-3.3毫米,先端钝,基部收狭;花瓣近基部具红褐色斑块,镰状长圆形,长4-5毫米,宽1.5-2.3毫米,先端钝,基部收狭;唇瓣3裂;侧裂片棕黄色,小,直立,三角形,宽约1毫米;中裂片白色,宽三角形或半圆形,长约3毫米,宽3.5毫米,前部反折,先端近锐尖,基部具2条龙骨突起;距棕黄色,囊状,背腹压扁,长4毫米,宽3毫米,内面背壁上具1枚先端不规则缺刻的片状附属物;蕊柱长约2毫米,药帽前端为喙状。花期3-4月。
产台湾(高雄一带)。海拔约800米,生于林中树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