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工业的发展已有40余年的历史,进入90年代以来,秦山核电厂(300MW)与广东大亚湾核电厂(2×900MW)的相继建成发电,标志着我国核工业迈进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随着核电厂运行时间的推移,放射性核素必然在反应堆堆芯内发生与积累,并将被主冷却剂通过一回路系统带到有关的系统,造成系统与设备的放射性污染。另一方面,为了保证核电厂的长期、安全与稳定运行,必须实行定期检查与维修,甚至更换某些部件。为了降低运行、检查与维修人员的受照剂量,必须对核电厂,主要是对一回路进行去污,所用的去污技术不应损伤被去污设施的设计功能,不应加速二次污染,而且应该是简便易行和经济的。中国早期的核设施,不少已进入停运、退役阶段,也需要适当的去污技术,以保证安全、经济地实施退役。因此,去污技术在我国日益引起重视,已有不少单位在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希望有一本比较全面地介绍核设施去污技术的书。本书以核电厂为主,介绍了各种核设施污染的发生、积累的机理和减少污染发生源的途径,并针对运营中去污与退役时去污等不同目的,说明了各种去污方法的原理、开发过程、实际应用情况及其展望,对运营设施的去污还介绍了防止去污后二次污染的途径。本书基本上搜集
了1984年以前国际上所发表的文献,并加以整理,内容十分丰富,并有大量实验与实测数据。由于成书较早,1985年以后的情况未予记入。但若考虑到去污技术的开发大体可以1980年左右为分界线,在此之前是以污染机理、去污技术本身的研究开发为主,在此之后则以应用开发为主,并通过实际应用改进去污技术。本书是1984年编写的,各种去污方法的基本内容在本书中均有详细论述。考虑到去污技术是跨学科、理论性与实践性都特别强的一门新技术,总体来说还处于发展时期,因此本书内容并未过时,对我国读者仍不失其很好的参考价值。本书可供从事核电厂和反应堆工程、后处理和三废处理及各种核设施退役工程研究、设计和运行人员参考,亦可供高等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参考,如能达此目的,译者将感到无比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