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离子型水性聚氨酯的合成
实例1
(1)配方:
原料 | 规格 | 用量(质量份) |
聚己二酸新戊二醇酯 | 工业级,Mn:1000 | 230.0 |
二羟甲基丙酸 | 工业级 | 30.63 |
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 | 工业级 | 112.3 |
N-甲基吡咯烷酮 | 聚氨酯级 | 65.7 |
丙酮 | 聚氨酯级 | 50.00 |
二丁基二月桂酸锡 | 工业级 | 0.0200 |
三乙胺 | 工业级 | 25.12 |
乙二胺 | 工业级 | 5.600 |
水 | 481.7 |
(2)合成工艺
①预聚体的合成
在氮气保护下, 将聚己二酸新戊二醇酯、二羟甲基丙酸、N-甲基吡咯烷酮加入反应釜中,升温至60oC ,开动搅拌使二羟甲基丙酸溶解,从恒压漏斗滴加IPDI,1h加完,保温1h;然后升温至80 oC,保温4h。
②中和、分散
取样测NCO含量,当其含量达标后降温至60oC ,加入三乙胺中和;反应30min,加入丙酮调整黏度,降温至20 oC以下,在快速搅拌下加入冰水、乙二胺;继续高速分散1h,减压脱除丙酮,得带兰色荧光的半透明状水性聚氨酯分散体。
实例2
(1)配方:
原料 | 规格 | 用量(质量份) |
聚己内酯二醇 | 工业级,Mn:2000 | 94.5 |
聚四氢呋喃二醇 | 工业级,Mn:2000 | 283.5 |
1,4-丁二醇 | 工业级 | 27.16 |
二羟甲基丙酸 | 工业级 | 25.4 |
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 | 工业级 | 98.9 |
4,4'-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 (H12MDI) | 工业级 | 122.6 |
N-甲基吡咯烷酮 | 聚氨酯级 | 158.3g |
丙酮 | 聚氨酯级 | 50.00 |
二丁基二月桂酸锡 | 工业级 | 0.0200 |
三乙胺 | 工业级 | 17.7 |
乙二胺 | 工业级 | 28.5 |
水 | 工业级 | 990 |
2)合成工艺
①将聚己内酯二醇、聚四氢呋喃二醇(数均分子量为2000)、二羟甲基丙酸、1,4-丁二醇(BDO)加入1l反应瓶中,N2保护下,1200C脱水0.5h。
②加入140.6g N-甲基吡咯烷酮(NMP),降温至700C;搅拌下加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和4,4'-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H12MDI);升温至800C搅拌反应使-NCO含量降至2.5%。降温至600C,加入三乙胺,继续搅拌15min,加强搅拌,将400C的水加入反应瓶,搅拌5min,加入乙二胺,强力搅拌20min,慢速搅拌2h得产品。
实例3
核-壳型水性丙烯酸-聚氨酯的合成
采用丙烯酸树脂对水性聚氨酯(PUD)进行改性通常有2种方法:物理改性和化学改性。前者主要是将所需性能的丙烯酸酯类乳液和PUD进行物理拼混。化学改性主要是制备以丙烯酸酯为核聚氨酯为壳的无皂核壳乳液。
该方法主要是先制备端一NC0预聚物,经封端引入端不饱和键,中和、加水得聚氨酯表面活性大单体。然后通过自由基引发聚合制得丙烯酸改性的聚氨酯水分散体。由于丙烯酸酯类单体不溶于水中,而被包封在聚氨酯粒子中,通过聚氨酯中被中和的羧基提供乳化稳定作用,这样可制得一种以丙烯酸酯为核,聚氨酯为壳的无游离乳化剂的水分散体,兼具聚氨酯和聚丙烯酸树脂两者的优点,同时又降低了成本,因此被誉为"最新一代水性聚氨酯"。此合成技术是PUD以及丙烯酸乳液合成技术上的创新和一大突破。
聚合用的丙烯酸单体中可以复合乙烯基硅氧烷单体和氟单体,对丙烯酸树脂进行氟、硅改性,以进一步提高树脂性能,如耐高温、耐水性、耐候性、透气性等。
(1)配方:
a 大单体合成
大单体的合成配方见下表。
序号 | 原料 | 用量(质量份) |
1 | PPG | 18.00 |
2 | HDO | 2.761 |
3 | DMPA | 2.475 |
4 | TDI | 13.88 |
5 | DBTL | 0.400(10%溶液) |
6 | NMP | 10.58 |
7 | HEA | 2.382 |
8 | 乙醇 | 0.909 |
9 | 三乙胺 | 1.867 |
10 | 水 | 84.71 |
b杂化体配方
杂化体的合成配方见下表:
序号 | 原料 | 用量(g) |
1 | 大单体水分散体 | 40.00 |
2 | MMA | 10.08 |
3 | BA | 6.3 |
4 | HEA | 0.360 |
5 | MAA | 0.360 |
6 | 交联单体 | 0.900 |
6 | K2S2O8 | 0.218 |
7 | 水 | 20(分成两份分别稀释大单体和溶解引发剂) |
8 | 三乙胺 | 适量 |
2)合成工艺
a水性聚氨酯大单体制备
向带有搅拌装置、温度计、N2入口和冷凝回流的四口玻璃烧瓶中加入PPG、HDO、DMPA,100oC下真空干燥脱水2h,降温至800C,加入和N-甲基吡咯烷酮,搅拌使DMPA全部溶解后,开始滴加TDI和丁酮(50/50,mass ratio)混和液, 约1h滴完,向其中加入二正丁基锡二月桂酸酯,持续搅拌反应4h;冷却至60 0C,加入对苯二酚,滴加HEA,20min滴完, 保温反应4h;加入乙醇,反应1h;加入TEA中和0.5h;加入水,强烈分散0.5h,旋出丁酮,得半透明水性聚氨酯大单体(WPU),固含量30%(mass ratio)。
b核-壳结构水性丙烯酸-聚氨酯杂化体制备
取上述WPU大单体溶液加入于带有搅拌装置、温度计、冷凝管和恒压滴液漏斗的四口玻璃烧瓶中,将MMA、BA、HEA和MAA混合,取其30%加入反应瓶,升温至850C,搅拌30min溶涨胶粒,将过硫酸钾配成5%的溶液,取其20%加入反应瓶;搅拌聚合1h,从滴液漏斗同时滴加单体溶液和引发剂溶液,3.5h滴加完毕,在850C继续反应1h,升温900C,继续反应1h后,冷却至600C,加TEA调整PH值为8.0~8.5,降温至室温,400目网过滤,即得到水性丙烯酸-聚氨酯杂化乳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