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钧林研究了对肉花卫矛种子休眠和萌发,发现其种皮透气性差使种子呼吸受到抑制,是使种子进入休眠的主要原因,而通过层积变温处理可大大提高种子的透气性,提高肉花卫矛的发芽率。龙建华等对疏花卫矛(E. laxiflorus)的种子采用5种育苗方式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沙藏种子并用清水浸泡24h的处理方法,出土时间最早、出苗率最高、出苗最整齐,最高平均出苗率为56%,一年生苗平均高8cm,最高10cm,平均地径0.25cm,最大地径0.30cm。
胡世俊等对濒危植物缙云卫矛(E. chloranthoides)不同种群种子萌发进行了研究,发现在7个相互间有不同程度空间隔离的种群中,种子萌发率与所处种群的大小呈极相关,大种群与小种群的种子萌发率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而各种群的种子萌发率与其所处生境的土壤因子相关性不显著。刘继生等进行了桃叶卫矛(E. bungeanus)种子的发芽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采种时间晚,有利于提高桃叶卫矛种子的播种品质;人工母树种子的抑制物质存在于假种皮中,去除假种皮进行高温催芽,种子可快速发芽;低温层积可以打破种子休眠。卫矛种子因为有假种皮,种子内含油量高,休眠期长,采用一般处理方法不易出苗,王晓花等试验总结出:采种时间晚有利于提高卫矛种子的播种品质;隔年埋藏法,其种子发芽率达到96%。
传统的无性繁殖性繁主要包括扦插、压条、分株、嫁接等,现代的无性繁殖还包括组织培养。无性繁殖能够稳定遗传亲本性状,保持母本原有的优良特性。无性繁殖还可以省去打破种子休眠等比较复杂的程序。
卫矛属植物一些种类扦插成活率高,繁殖比较容易,宫广才运用水培法和砂培法进行了冬青卫矛的扦插繁殖试验,探索出了其繁殖最佳方法:用100 mg·L-1的IBA处理8-16h或用200mg·L-1的IBA处理2h后进行砂基培养,生根时间短并且生根效果显著。刘秋元对冬青卫矛作了系统地介绍,包括形态特征、品种资源、地理分布、优良特性及繁殖技术等。张小平和王桂莲都在山西进行了胶州卫矛的扦插试验,结果显示不管是在春季还是晚秋扦插,胶州卫矛的成活率都很高,可达90%以上。扶芳藤是园林地被新秀,具有生长快、耐修剪、抗干旱、抗病虫、攀援附着性强等优点,用途十分广泛。王俊亮等、周宇等和欧彪等对扶芳藤嫩枝扦插技术分别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包括设施建设、扦插条、扦插方式、生根剂处理、生根期管理和移栽等环节,为产业化生产扶芳藤的提供了科学的育苗方法。陈丽庆等在杭州对肉花卫矛进行扦插繁殖试验,采用了α-萘乙酸、吲哚丁酸、ABT生根粉处理,以清水做对照,结果显示肉花卫矛扦插繁殖非常困难,一年生枝条成活率仅1.7%~8.7%,两年生枝条在1.4%以下,α-萘乙酸、吲哚丁酸、ABT生根粉处理对生根毫无促进作用,成活率不及清水处理。
郭军等在宁夏地区尝试应用丝棉木作砧木嫁接胶州卫矛,连续三年嫁接都很成功,平均成活率在96.3%,这一试验解决了胶州卫矛自根苗在银川地区无法以常绿的性状越冬的问题,提高了胶东卫矛的越冬能力,也弥补了北方地区冬季缺乏绿叶、彩叶、色彩单调的不足。陈丽庆等以丝棉木作砧木嫁接肉花卫矛,成活率可达85%。
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加速了卫矛属植物的工厂化生产的进程。周鑫进行了冬青卫矛的微体繁殖技术的研究,通过实验研究提出冬青卫矛的微型繁殖最佳培养基配方及生产流程,并进行了培养基的简化及培养过程的简化实验来降低生产成本,为工厂化育苗提供理论依据。冬青卫矛微体繁殖最适配方为:芽诱导MS BA(KT)1.0mg·L-1 NAA(KT)0.1mg·L-1,增殖培养基MS BA(KT)1.0mg·L-1 NAA (KT) 0.1mg·L-1,生根培养基1/2MS BA(KT)0.1 mg·L-1 NAA(KT)l.0 mg·L-1。周雪玲等对扶芳藤进行了种苗工厂化快速繁育技术研究,对成苗培养基进行了激素对比试验,在不附加任何激素情况下,继代苗不生根,用NAA、IAA生根效果明显好于IBA,在MS培养基中分别加入NAA1.0 mg·L-1和IAA 1.0 mg·L-1,30d后统计生根率为90%和100%,平均每株发根数为6.2条和4.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