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生于山坡草地,灌丛林下和路边杂草丛中,是一种四季长绿的苔草 (在暖温带以南地区),其新叶与老叶的更替规律是,在夏、秋、冬三季尽管其株丛不断分蘖形成新株,但原有的叶片并不凋枯,只是在每年春季2月底至3月初,新叶不断生出情况下,越冬的老叶逐渐枯死,这个过程一般延续半个月,对放牧利用甚为有利,对建立人工常绿草地或城镇草坪,具有重大意义。据安徽生物研究所资料,青绿苔草花葶的生长,从3月2日花穗破土开始,至4月9日坚果的青熟而终止,5月19日地上部枯死。此后,处于果后营养期的株丛进入快速生长,至7月8日,平均日增长0.59毫米,最大日增长,出现在5月19~5月29日,平均日增长达1.2毫米。以后生长基本停止,分蘖速度加快,株丛最大高度达67毫米,以绿色的株丛渡过冬季。分蘖力和再生力强。由于其芽点分布于地下,而叶的分生组织又处于近地表的青绿苔草基部。因此,无论刈割或放牧,其生长点不易受损害,只要水肥保证,再生力非常强。如1982年7月8日刈割,产鲜草4002公斤/公顷;而8月27日测定再生草产量,竟高达12807公斤/公顷。 分根或播种繁殖。前者,在有种苗的情况下方便易行,栽种后成活率高,当年就可收获;后者,播种后,幼株生长缓慢,生长两年尚难获得较高的收获量。适应的生态幅度比较宽,广泛分布于暖温带北界以南,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东界以东的湿润、半湿润地区,既可在沙壤土上定居,也可在强酸性黏土上生长,适应的土壤pH4.5~8。在冬季零下26℃的条件下,能安全越冬,在夏季35℃以上的持续高温下,能正常生长。适应的降水范围是400~1300毫米。耐荫蔽,喜欢湿润环境,也非常耐水渍。既耐高温,也耐干旱。1984年7~8月份,安徽地区发生严重旱灾,在连续40多天未下透雨的情况下,无明显受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