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居42栋,依山而建,多为"三开间"或"三开间带两厦",均为干栏穿斗式混合结构青瓦顶建筑,前三分之二部分架设木板作休闲会客区,两厢作卧室,楼下关畜禽。后三分之一为随山就势依斜坡而建的泥砂地,为生活用水用火区,正中挖火坑。当地老百姓俗称"半边楼",是典型的山地杆栏式建筑。
现存粮仓共57座,主要有两种形式,一为"竹圆仓",即粮斗置于吊脚柱简支平台上,斗壳由竹篾编制,围成圆柱体斗仓,直接在斗顶加盖蓑草圆锥屋面,仓直径一般为3米左右,高约4米。建造工艺简单方便,但易损。一为"木方仓",即短木吊脚柱架成简支平台,上建穿斗式梁架瓦顶一个或多个谷斗置于木构房廊内,一般为穿斗式小青瓦顶两坡屋面,建造工艺较复杂,但结构稳固,使用寿命长。仓壁均设门。方仓多为单开间,二开间仓俗称"哥弟禾仓"。
仓囷除了有通风、防潮特点外,独具特点的是防鼠害和防火灾措施。仓下吊脚柱顶或穿套施釉陶罐,或以大块石板压顶,使鼠难以攀爬。各仓独立构筑,且之间保持一定间距,以绝株连蹿火之患。
董蒙寨民居集干栏、穿斗结构于一体,是巢居、干栏建筑向穿斗结构演变的历史产物,对研究黔桂地区瑶族聚居形态的重要实物,对研究中国南方穿斗式建筑的演变、传播及营造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其仓囷造型独特,设计巧妙,功能合理,集中反映了当地村民因材就利的生存智慧,是研究南方少数民族农业生产的典型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