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控制回路、PID算法、前馈控制法、多变量控制法、自适应控制法和推算控制法等。
在一个复杂过程的自动控制系统中,受控参数通常由一个控制回路控制。控制回路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控制法则。控制法则又取决于描述该系统的数学模型和实时解算能力。早期的控制器都以模拟量为基础,所以控制法则和数学模型受到较大的限制。数字计算技术在控制系统中的广泛应用使控制法则和数学模型摆脱了模拟量本质上的局限性,使模拟量不能实现的许多控制方法得以实现。
PID算法,即比例--积分--微分三 模式算法,是早期就发展并得到广泛应用的一种控制法则。PID算法不一定要求很复杂的硬件。早期的PID控制器都用简单的模拟电路来实现。20世纪60年代初,由于数字技术的发展,PID 算法已能由计算机对多个控制回路进行分时采样和计算实现。发展到80年代,利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成的控制器不但可以实现 PID控制,还可以实现其他的控制功能。
某些干扰对受控参数的影响是可以预计的。这时若在反馈回路中将干扰量送进控制器,控制器就能从干扰量送来的信息中提前计算出作动器的输入量,以弥补反馈控制响应的不足,减小受控参数的偏离值。这个方法对于抑制大的干扰有很好的效果,而且用数字技术不难实现。
在一个复杂过程的环境中有许多个受控参数,它们分别由各自的闭环回路控制。由于某些受控参数常互为干扰,因此闭环回路之间并不都是互相独立的。当两个闭环回路互相耦合时可能导致不稳定而失控。多变量控制法的目的就是解决受控参数之间互为干扰的问题。采用数字计算技术有可能解决这个问题。
自适应控制的特征是控制法则随着受控过程的变化而变化,以适应受控过程的进展情况而得到理想的效果。选取什么参数,并按什么规律改变控制法则是很复杂的问题。自适应控制法还处于研究阶段。
某些受控参数不能用直接测量的方法获得,这时可以利用其他可测参数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 ,通过推算而得到受控参数的值,并据此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推算控制法还可与自适应控制法结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