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与气动传动》由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液压与气动传动工作原理
一、力的放大效应
二、速度关系
第二节 液压与气动传动系统的组成和图形符号
第三节 液压与气动传动的优缺点
一、液压传动的优缺点
二、气动传动的优缺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流体力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 液压传动工作介质
一、液压油的性质
二、液压油的种类及选用
第二节 液体静力学
一、液体静压力及其特性
二、静压力基本方程
三、压力的单位及表示方法
四、帕斯卡原理
五、液压静压力对固体壁面的作用力
第三节 液体动力学
一、基本概念
二、连续性方程
三、伯努利方程
四、动量方程
第四节 管道内压力损失的计算
第五节 小孔及间隙流动
一、小孔流动
二、间隙流动
三、流经平行圆盘间隙的径向流动
四、圆锥状环形间隙流动
第六节 液压冲击及空穴现象
一、液压冲击
二、空穴现象
本章小结
习题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液压泵
第一节 液压泵概述
一、液压泵的基本工作原理
二、液压泵的性能参数
三、液压泵的特性曲线
四、液压泵的分类
五、液压泵的图形符号
第二节 齿轮泵
一、外啮合齿轮泵
二、内啮合齿轮泵
三、螺杆泵
第三节 叶片泵
一、双作用叶片泵
二、单作用叶片泵
第四节 柱塞泵
一、轴向柱塞泵
二、径向柱塞泵
第五节 液压泵的使用
一、液压泵的选用
二、液压泵的工作特点
本章小结
习题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液压马达与液压缸
第一节 液压马达
一、液压马达概述
二、高速液压马达
三、低速液压马达
第二节 液压缸
一、活塞式液压缸
二、柱塞式液压缸
三、摆动式液压缸
四、其他形式液压缸
五、液压缸的结构
六、液压缸主要尺寸的确定
本章小结
习题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液压控制元件
第一节 液压阀概述
一、液压阀的基本结构与原理
二、液压阀的分类
三、液压阀的性能参数
四、对液压阀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 压力控制阀
一、溢流阀
二、减压阀
三、顺序阀
四、压力继电器
第三节 方向控制阀
一、单向阀
二、换向阀
第四节 流量控制阀
一、流量控制原理
二、节流阀
三、调速阀
四、分流集流阀
第五节 新型控制阀
一、插装阀
二、叠加阀
三、伺服阀
四、电液比例阀
五、电液数字阀
实验:溢流阀启闭特性测定
本章小结
习题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液压辅助元件
第一节 油箱
一、油箱的基本功能
二、油箱结构特点
第二节 滤油器
一、滤油器的分类
二、滤油器的选用
三、滤油器的安装位置
第三节 蓄能器
一、蓄能器的结构形式
二、蓄能器的功能
二、蓄能器的容量计算
第四节 密封装置
一、对密封装置的要求
二、密封装置的分类及特点
第五节 其他辅助元件
一、管道
二、管接头
三、冷却器与加热器
本章小结
习题
参考文献
第七章 液压基本回路
第一节 方向控制回路
一、换向回路
二、锁紧回路
三、制动回路
第二节 压力控制回路
一、调压回路
二、减压回路
三、增压回路
四、卸荷回路
五、保压回路
六、平衡回路
第三节 流量控制回路
一、调速回路
二、快速运动回路
三、速度换接回路
第四节 多缸动作控制回路
一、顺序动作回路
二、同步回路
三、多缸快慢速互不干扰回路
本章小结
习题
参考文献
第八章 典型液压系统分析
第九章 液压传动系统设计与计算
第十章 液压系统的安装、使用与维护
第十一章 气压传动的基础知识
第十二章 气压传动的气源装置和气动元件
第十三章 气动传动基本回种及系统应用实例
附录 常用液压与气动元件图形符号(GB/T786.1-93)
国防工业出版社组织编写的"普通高等院校机械工程学科'十一五'规划教材"即将出版,欣然为之作"序"。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已形成大众化教育的大好形势,为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需求,迫切要求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学校必须在教育观念、教学思想等方面做出迅速的反应,进行深入教学改革,而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是课程的改革与建设,其中包括教材的改革与建设,课程的改革与建设应体现、固化在教材之中。
教材是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的水平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特别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机械工程学科的教材,不能只是传授基本理论知识,更应该是既强调理论,又重在实践,突出的要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新的深入教学改革、新课程体系的建立及课程内容的发展过程中,建设这样一套新型教材的任务已经迫切地摆在我们面前。
国防工业出版社组织有关院校主持编写的这套"普通高等院校机械工程学科'十一五'规划教材",可谓正得其时。此套教材的特点是以编写"有利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知识水平"为宗旨,选题论证严谨、科学,以体现先进性、创新性、实用性,注重学生能力培养为原则,以编出特色教材、精品教材为指导思想,注意教材的立体化建设,在教材的体系上下功夫。编写过程中,每部教材都经过主编和参编辛勤认真的编写和主审专家的严格把关,使本套教材既继承老教材的特点,又适应新形势下教改的要求,保证了教材的系统性和精品化,体现了创新教育、能力教育、素质教育教学理念,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服务。丛书的出版对高校的教材建设、特别是精品课程及其教材的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