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蟾衣采集器​概述

2018/06/19150 作者:佚名
导读: 为什么要发明蟾衣采集器?由于蟾蜍丑陋笨拙,极多的人缺少对蟾蜍的观察和研究,不知道蟾蜍蛇和蝉一样,有自然脱壳(也叫脱衣)的生理现象。更不知道蟾蜍在脱皮时有当即吞食自己的蟾衣的生理特性,千百年来,蟾蜍脱衣现象只有极少数人偶尔中发现,极少数民间医生多采取蹲点守候的办法,连续几天几夜废寝忘食,才能在深夜田间、河边抢机会从蟾蜍口中抠出一张蟾衣,因而蟾衣被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人类能够采集的到的蟾衣数量少

为什么要发明蟾衣采集器?由于蟾蜍丑陋笨拙,极多的人缺少对蟾蜍的观察和研究,不知道蟾蜍蛇和蝉一样,有自然脱壳(也叫脱衣)的生理现象。更不知道蟾蜍在脱皮时有当即吞食自己的蟾衣的生理特性,千百年来,蟾蜍脱衣现象只有极少数人偶尔中发现,极少数民间医生多采取蹲点守候的办法,连续几天几夜废寝忘食,才能在深夜田间、河边抢机会从蟾蜍口中抠出一张蟾衣,因而蟾衣被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人类能够采集的到的蟾衣数量少之又少,数量的限制,蟾衣一直没有能够登上药铺和医院的殿堂一展芳容的机会。因此,蟾衣千百年来一直在民间作为一味单方应用于临床,尽管蟾衣谓治“百病”,疗效神奇,千百年来,绝大多数医务人员却连蟾衣是什么样子都没有见过,需要使用蟾衣时,只能采取捕杀蟾蜍的办法剥取与蟾衣疗效相当的蟾皮,这如同杀鸡取卵,竭泽而渔,使得有限的农田卫士蟾蜍越来越少,直接影响了农业生产的丰收。

为了挖掘蟾衣宝藏,解决动物性药品生产与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的矛盾,有些人做了有益的探索, 例如在蟾蜍体表涂抹养蚕脱壳用的激素,也有用其他药物涂抹刺激蟾蜍脱衣的。这虽然也有一定产量,但是,由于激素和药物渗入蟾衣,与蟾衣中的有效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影响了蟾衣的药效,对有的病患者还会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达不到治病目的还致人生病。

专利技术的问世,使天然蟾蟾衣的量产成为现实。2007年7月25日,中国知识产权专利局批准了蒋张林设计发明的实用新型天然蟾衣采集器具发明专利(详见《新型蟾蜍壳采集器实用新型专利证书附图》专利号:ZL200620104403.1 批准日期2007年7月25日) 。 此前,蒋张林已研发出蟾蜍壳采集器实用新型发明专利,并于2001年12月19日获得中国知识产权专利局签发的 《蟾蜍壳采集器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专利号ZL01210442.6),在蟾蜍壳采集器专利发明基础上又研发出了新型蟾蜍壳(蟾衣)采集器。两种蟾衣采集器都获得了中国知识产权专利局签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新型新型蟾蜍壳(蟾衣)采集器是一种可以防止蟾蜍在脱壳的过程中跳出小池的新型蟾蜍壳采集器,它包括一个大容器,内用隔板分隔成网络状分布的小池,小池的上方的四周边均设有凸沿。由于在小池的上方加上了一定宽度的凸沿,可有效防止蟾蜍在脱壳的过程中跳出小池,确保脱壳过程的正常进行。新型蟾蜍壳采集器设计巧妙、结构简单、制作也十分方便。

新型蟾蜍壳(蟾衣)采集器功能强大。能够集约化、规模化、高产量采集纯天然整张蟾蜍壳(蟾衣)。不用药物刺激,也不需要人去守候,不影响上下班作息时间。使用这种新型蟾蜍壳采集器,一个人业余可管理二千只蟾蜍脱衣,随着技术的熟练掌握,每只蟾蜍每个月可脱取天然蟾衣4张。主要是发明多项专利技术的器具设置,并不断更新换代,使蟾蜍脱衣时想吃蟾衣而又吃不着蟾衣。使野生蟾蜍放在家中轮流脱衣,脱完蟾衣再放回田间地头,捕食农作物害虫,保障农业生产获取丰收。 不需要专门饲养繁殖,既节省人工费、饲料费、场地费、几乎没有成本,又不化大的体力。凡有野生蟾蜍之地均可让蟾蜍脱取天然蟾衣。解决了几千年来动物性药物生产与环境保护、农业生产之间的矛盾。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