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国家标准中文交换码来源

2018/06/19105 作者:佚名
导读: 1980年9月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集合国内编码专家、学者在溪头举行会议并达成初步原则,并据此请行政院核定国家中文资讯标准交换码编码原则。经过多次会商,在1986年8月4日正式由中央标准局公布,取名“通用汉字标准交换码”,简称“通用码”(UCS)。当时的内容包括第一字面、第二字面共13,051字,经过多年的使用意见及反映,于1992年扩编至第七字面,共48,027字,并改称“中文标准交换码”(

1980年9月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集合国内编码专家、学者在溪头举行会议并达成初步原则,并据此请行政院核定国家中文资讯标准交换码编码原则。经过多次会商,在1986年8月4日正式由中央标准局公布,取名“通用汉字标准交换码”,简称“通用码”(UCS)。

当时的内容包括第一字面、第二字面共13,051字,经过多年的使用意见及反映,于1992年扩编至第七字面,共48,027字,并改称“中文标准交换码”(CSIC, Chinese Standard Interchange Code)。此后陆续充实内容,1992年版一共十六字面,使用至第七字面;2004年版一共六十字面,使用至第十五字面。

原先此码冀以替代业界采用的大五码 (Big5)。但由于通用码需要3个字节来记录一个汉字,以当时内存的发展并不允许,在程序兼容性产生许多的困难。结果除了主要采用大型电脑和迷你电脑的户政役系统采用以外,一般民间乏人问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