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遥测数据处理发展阶段

2018/06/19132 作者:佚名
导读: (1)第一阶段为20世纪60年代初期至中期,是以手工处理为主的时期。在此阶段,遥测设备以6甲无线电遥测为代表,采用PAM-FM体制,数据流量的总采样率仅为每秒几十千位,以320mm的宽胶片记录为主,25.4ram模拟磁带记录为辅,通过光学判读仪人工判读胶片数据后,再通过手摇计算机处理,一次任务处理约需(2~3)个月。(2)第二阶段为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是半自动化处理时期。在此阶段,

(1)第一阶段为20世纪60年代初期至中期,是以手工处理为主的时期。在此阶段,遥测设备以6甲无线电遥测为代表,采用PAM-FM体制,数据流量的总采样率仅为每秒几十千位,以320mm的宽胶片记录为主,25.4ram模拟磁带记录为辅,通过光学判读仪人工判读胶片数据后,再通过手摇计算机处理,一次任务处理约需(2~3)个月。

(2)第二阶段为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是半自动化处理时期。在此阶段,遥测设备以大容量无线电遥测为代表,采用PACM-FM体制,数据流量总采样率为每秒百余千位,以光学胶片和25.4ram磁带记录,部分缓变编码参数在晶体管计算机上处理,每秒才运算数万次,一次任务处理约需2个月。

(3)第三阶段为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这是我国导弹及航天事业迅速发展的时期。前期以综合遥测为代表,采用PACM-FM体制,数据总采样率已达每秒数百个千位,以静电打印及12.7mm数字磁带及25.4mm检前磁带记录,以某系列为代表的数据处理计算机速度已达每秒上百万次;后期从90年代中期,遥测采用可编程系统,已完成频段的更新,而且弹(箭)上也已采用全PCM体制,总采样率已达到每秒数兆千位。现在计算机的应用方式是采用高速小型机或高档微机为服务器,以多台微机为工作站的分布式并行处理;遥测终端也形成以双数据流的旋转头磁记录器为主、热敏记录仪绘图为辅的方式,一次任务的事后处理速度比过去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