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变压器分为铁损(空载损耗)和铜损(负载损耗)两部分。铁损对某一型号变压器来说是固
定的,与负载电流无关。铜损与变压器负载率的平方成正比。
配电网电能损失理论计算方法
配电网的电能损失,包括配电线路和配电变压器损失。由于配电网点多面广,结构复杂,客
户用电性质不同,负载变化波动大,要起模拟真实情况,计算出某一各线路在某一时刻或某
一段时间内的电能损失是很困难的。因为不仅要有详细的电网资料,还在有大量的运行资料。
有些运行资料是很难取得的。另外,某一段时间的损失情况,不能真实反映长时间的损失变
化,因为每个负载点的负载随时间、随季节发生变化。而且这样计算的结果只能用于事后的
管理,而不能用于事前预测,所以在进行理论计算时,都要对计算方法和步骤进行简化。 为简化计算,一般假设:
(1)线路总电流按每个负载点配电变压器的容量占该线路配电变压器总容量的比例,分配
到各个负载点上。(2)每个负载点的功率因数cos 相同。 这样,就能把复杂的配电线路利
用线路参数计算并简化成一个等值损耗电阻。这种方法叫等值电阻法。
等值电阻计算
设:线路有m个负载点,把线路分成n个计算段,每段导线电阻分别为R1,R2,R3,…,
Rn,
1.基本等值电阻Re
3.负载电流附加电阻ReT
在线路结构未发生变化时,Re、ReT、Rez三个等效电阻其值不变,就可利用一些运行参数
计算线路损失。
均方根电流和平均电流的计算
利用均方根电流法计算线损,精度较高,而且方便。利用代表日线路出线端电流记录,就可
计算出均方根电流IJ和平均电流IP。
在一定性质的线路中,K值有一定的变化范围。有了K值就可用IP代替IJ。IP可用线路供
电量计算得出,电能损失计算
(1)线路损失功率△P(kW)
△P=3(KIP)2(Re+ReT+ReI)×10-3
如果精度要求不高,可忽略温度附加电阻ReT和负载电流附加电阻ReI。
(2)线路损失电量△W
(3)线损率
(4)配电变压器损失功率△PB
(5)配电变压器损失电量△WB
(6)变损率 B
(7)综合损失率为 + B。
另外,还有损失因数、负荷形状系数等计算方法。这些计算方法各有优缺点,但计算误差较
大,这里就不再分别介绍了。
低压线路损失计算方法
低压线路的特点是错综复杂,变化多端,比高压配电线路更加复杂。有单相供电,3×3相
供电,3×4相供电线路,更多的是这几种线路的组合。因此,要精确计算低压网络的损失
是很困难的,一般采用近似的简化方法计算。
简单线路的损失计算
1.单相供电线路
(1)一个负荷在线路末端时:
(2)多个负荷时,并假设均匀分布:
2.3×3供电线路
(1)一个负荷点在线路末端
(2)多个负荷点,假设均匀分布且无大分支线
3.3×4相供电线路
(1)A、B、C三相负载平衡时,零线电流IO=0,计算方法同3×3相线路。
由表6-2可见,当负载不平衡度较小时,a值接近1,电能损失与平衡线路接近,可用平衡
线路的计算方法计算。
4.各参数取值说明
(1)电阻R为线路总长电阻值。 (2)电流为线路首端总电流。可取平均电流和均方根电流。取平均电流时,需要用修正系
数K进行修正。平均电流可实测或用电能表所计电量求得。
(3)在电网规划时,平均电流用配电变压器二次侧额定值,计算最大损耗值,这时K=1。
(4)修正系数K随电流变化而变化,变化越大,K越大;反之就小。它与负载的性质有关。
复杂线路的损失计算
0.4kV线路一般结构比较复杂。在三相四线线路中单相、三相负荷交叉混合,有较多的分
支和下户线,在一个台区中又有多路出线。为便于简化,先对几种情况进行分析。
1.分支对总损失的影响
假设一条主干线有n条相同分支线,每条分支线负荷均匀分布。主干线长度为椤£
则主干电阻Rm=roL
分支电阻Rb=roé
总电流为I,分支总电流为Ib=I/n
(1)主干总损失△Pm
(2)各分支总损失△Pb
(3)线路全部损失
(4)分支与主干损失比
也即,分支线损失占主干线的损失比例为/nL。一般分支线小于主干长度,/nL<1/n
2.多分支线路损失计算
3.等值损失电阻Re
4.损失功率
5.多线路损失计算
配变台区有多路出线(或仅一路出线,在出口处出现多个大分支)的损失计算。
设有m路出线,每路负载电流为I1,I2,…,Im
台区总电流I=I1+I2…+Im
每路损失等值电阻为Re1,Re2,…,Rem
则
△P=△P1+△P2+…+△Pm=3(I21Re1+I22Re2+…+I2mRem)
如果各出线结构相同,即I1=I2=…=Im
Re1=Re2=…=Rem
6.下户线的损失
主干线到用各个用户的线路称为下户线。下户线由于线路距离短,负载电流小,其电能损失
所占比例也很小,在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可忽略不计。
取:下户线平均长度为椋?冲个下户总长为L,线路总电阻R=roL,每个下户线的负载电流
相同均为I。
(1)单相下户线
△P=2I2R=2I2roL
(2)三相或三相四线下户
△P=3I2R=3I2roL
电压损失计算
电压质量是供电系统的一个重要的质量指标,如果供到客户端的电压超过其允许范围,就会
影响到客户用电设备的正常运行,严重时会造成用电设备损坏,给客户带来损失,所以加强
电压管理为客户提供合格的电能是供电企业的一项重要任务。
电网中的电压随负载的变化而发生波动。国家规定了在不同电压等级下,电压允许波动范围。
国电农(1999)652号文对农村用电电压做了明确规定: (1)配电线路电压允许波动范围为标准电压的±7%。
(2)低压线路到户电压允许波动范围为标准电压的±10%。
电压损失是指线路始端电压与末端电压的代数差,是由线路电阻和电抗引起的。
电抗(感抗)是由于导线中通过交流电流,在其周围产生的高变磁场所引起的。各种架空线
路每千米长度的电抗XO(/km),可通过计算或查找有关资料获得。表6-3给出高、低压配
电线路的XO参考值。
三相线路仅在线路末端接有一集中负载的三相线路,设线路电流为I,线路电阻R,电抗为
X,线路始端和末端电压分别是U1,U2,负载的功率因数为cos 。
电压降△ù=△ù1-△ù2=IZ
电压损失是U1、U2两相量电压的代数差△U=△U1-△U2
由于电抗X的影响,使得ù1和ù2的相位发生变化,一般准确计算△U很复杂,在计算时可
采用以下近似算法:△U=IRcos +閄sin
一般高低压配电线路
该类线路负载多、节点多,不同线路计算段的电流、电压降均不同,为便于计算需做以下简
化。
1.假设条件
线路中负载均匀分布,各负载的cos 相同,由于一般高低压配电线路阻抗Z的cos Z=0.8~
0.95,负载的cos 在0.8以上,可以用ù代替△U进行计算。
2.电压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