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变压吸附制氧机发展简史

2018/06/19105 作者:佚名
导读: 世界上最早生产制氧机的国家是德国和法国。1901年,德国的林德公司在慕尼黑市建立低温设备制造车间,并在1903年生产出第一台10m3/h制氧机。1902年,法国在巴黎建立空气液化公司,继德国之后,于1910年开始生产制氧机。在三十年代以前,基本上只有德国和法国能生产制氧机。当时制氧机主要只能满足焊接、切割用氧及化工所需的制氮设备。生产的制氧机为主要为中、小型,其容量为2m3/h~600m3/

世界上最早生产制氧机的国家是德国和法国。

1901年,德国的林德公司在慕尼黑市建立低温设备制造车间,并在1903年生产出第一台10m3/h制氧机。

1902年,法国在巴黎建立空气液化公司,继德国之后,于1910年开始生产制氧机。

在三十年代以前,基本上只有德国和法国能生产制氧机。当时制氧机主要只能满足焊接、切割用氧及化工所需的制氮设备。生产的制氧机为主要为中、小型,其容量为2m3/h~600m3/h,品种约200种。采用的制氧机流程为高压和中压流程。

1930~1950年,除德国、法国,尚有苏联、日本、美国、英国等国家也开始生产制氧机。在此期间,随着生产的发展,制氧机使用领域不断扩大,促进了大型制氧机的发展。由于大型制氧机每生产1m3氧气所需电力、金属材料都比中、小型底,故1930~1950年间,大型制氧机的品种增加较多,如西德的5000m3/h,苏联的3600m3/h,日本的3000m3/h等大型设备。当时所用的流程,除高、中压外,开始采用高低压流程。由于大型制氧机可制取廉价的氧气,从而在冶金和合成氨工业中得到应用。1932年,德国第一次把制氧机用于冶金和合成氨工业。

1950年以后,除上述国家生产制氧机以外,还有中国、捷克、东德、匈牙利、意大利等(中国发展较晚,且都为深冷法)。

由于钢铁工业、氮肥工业、火箭技术的发展,氧、氮耗量迅猛增加,促使制氧机向大型化发展。1957年起,10000m3/h制氧机相继问世。1967年起,据不 完全统计,20000m3/h以上的大型制氧机不断出现,达87套之多,最大机组为50000m3/h,更大型的机组正在研制中。

20多年来,产品品种迅速增加,并逐步形成了系列,如西德林德公司大型制氧机有1000~40000m3/h典型产品;日本神钢有OF系列;日本日立制作所有TO型;日本氧气公司有NR型;英国全低压有50~1500吨/天系列产品等。同时,大型制氧机基本上采用全低压流程。

总之,制氧机的发展是一个不段完善的过程,设备由小型、中型向大型发展;流程由高压(200大气压)、中压(50大气压)、高低压向全低压(6大气压)方向发展,从而使制氧机的单位电耗、金属材料消耗降低,运转周期不断延长。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