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LTE-A中的无线中继技术

2018/06/19105 作者:佚名
导读: 3GPPR8/R9版本LTE技术的标准化工作早已完成,目前版本已经非常稳定。从2009年开始,LTE技术正式进入了商用阶段。为了适应宽带移动通信的飞速发展,ITU提出了IMT-Advanced系统的概念,可以为用户在高速移动状态下提供100Mbit/s和低速移动状态下提供1Gbit/s的峰值速率,同IMT-2000系统相比性能大幅提升,IMT-Advanced系统也就是所谓的4G系统。ITU

3GPPR8/R9版本LTE技术的标准化工作早已完成,目前版本已经非常稳定。从2009年开始,LTE技术正式进入了商用阶段。为了适应宽带移动通信的飞速发展,ITU提出了IMT-Advanced系统的概念,可以为用户在高速移动状态下提供100Mbit/s和低速移动状态下提供1Gbit/s的峰值速率,同IMT-2000系统相比性能大幅提升,IMT-Advanced系统也就是所谓的4G系统。ITU随后向全球征集4G的候选方案。3GPP于2009年正式开始了一项研究工作,提出了LTE技术的增强版本R10LTE,也就是所谓的LTE-Advanced技术,通过自评估研究过程,最终于2009年9月向ITU提交了LTE-Advanced技术的自评估报告,希望该技术可以正式成为IMT-Advanced的候选技术。通过ITU的评估工作,LTE-Advanced技术正式成为4G技术的标准之一。

随着现在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频谱资源已经变得越加紧张。目前只有在高频段有较大的连续空余频谱。为了获得3GPPLTE-A制定的高速无线宽带接入的设计目标,则只能部署在较高的频段。但是较高的频段路损比较大,很难实现好的覆盖。而如果通过增加宏基站来解决覆盖问题,又需要增大投资。所以,为了满足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高速率传输的要求,LTE-A技术引入了无线中继(Relay)技术。

Relay技术中,终端用户可以通过中间接入点中继接入网络来获得宽带服务,其典型的部署如图12-3所示。这种技术可以减小无线链路的空间损耗,增大信噪比,进而提高边缘用户信道容量。具体来说,Relay技术是在原有站点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一些新的Relay节点,加大站点和天线的分布密度。这些新增Relay节点和原有基站(母基站)都通过无线连接和传输网络之间没有有线的连接,下行数据先到达母基站,然后再传给Relay节点,Relay节点再传输至终端用户;上行则反之。这种方法改善了链路质量,从而提高了系统的频谱效率和用户数据速率。

3GPP从R9版本开始对Relay技术进行研究,在R10版本中对其进行标准化、经过长期的讨论,3GPP根据中继的策略对Relay进行了如下分类。

(1)Type1Relay:Type1Relay可以独立控制某个小范围区域内的终端,具有独立的小区标识和无线资源管理机制。从终端侧来看,Type1Relay就是一个常规的eNodeB。

(2)Type1aRelay:Tyep1aRelay具备Type1Relay的大部分特征,但其Relay与终端之间的接入链路和eNodeB与Relay之间的回程链路使用的频谱是不同的。

(3)Type1bRelay:Type1bRelay也具备Type1Relay的大部分特征,但其Relay与终端之间的接入链路和eNodeB与Relay之间的回程链路使用的是相同频谱。该类Relay通过接入链路和回程链路的物理隔离,来实现Relay同时工作在两条链路上而不发生相互干扰。

(4)Type2Relay:Type2Relay具有独立的物理层、MAC层、RLC层等功能,具有独立或部分RRC功能。由于Type2Relay没有自己独立的小区,也不具备独立的PCI,其部分控制功能受控于eNodeB,即Type2Relay仅发送PDSCH,但不发送CRS和PDCCH。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