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建筑混凝土进展

2018/06/19177 作者:佚名
导读: 从混凝土技术近十几年的发展来看,主要有四个方面的重大进展。 发展和应用 从混凝土的强度来说,近年来有了较明显的提高。在20世纪50、60年代,建筑上常使用的混凝土标号一般为R10MPa~R20MPa;在70、80年代,建筑上常使用的混凝土标号一般为R20MPa~R30MPa;而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R40MPa以上的混凝土在建筑上已经较普遍的使用,R60MPa以上,甚至R8

从混凝土技术近十几年的发展来看,主要有四个方面的重大进展。

发展和应用

从混凝土的强度来说,近年来有了较明显的提高。在20世纪50、60年代,建筑上常使用的混凝土标号一般为R10MPa~R20MPa;在70、80年代,建筑上常使用的混凝土标号一般为R20MPa~R30MPa;而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R40MPa以上的混凝土在建筑上已经较普遍的使用,R60MPa以上,甚至R80MPa以上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已屡见不鲜。此外,由于施工的要求,近年来,不仅在提高混凝土的强度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而且在改善混凝土工作性能方面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高压力的泵送混凝土、流态混凝土、自流平混凝土也已经得到了实际应用。更值得注意的是混凝土的耐久性已经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而且认识到所谓高性能混凝土,不仅仅是指应具有较高的强度,更重要的是应具有较好的工作性和耐久性。对于这一方面,不仅仅停留在研究上,而且在实际混凝土的设计中也已经加以考虑。其中考虑较多的是混凝土抗冻耐久性问题和碱集料反应问题。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常常也考虑钢筋锈蚀问题。此外,在西部地区和一些海港工程中,对于一些化学侵蚀问题也进行了研究。

外加剂掺用

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混合材的掺用。通过大量的研究工作,人们对混合材的认识产生了质的飞跃。过去,人们掺用混合材主要是为了节约水泥,而现在,人们将混合材看成是混凝土性能的调节剂,混合材已经成为高性能混凝土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分,而且对于混合材的掺用更加趋于科学化。

迅速发展

由于建筑工程对材料的特殊需要,对一些特种混凝土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许多特种混凝土已经得到了实际应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提出的复合材料的概念,包括金属材料与非金属材料的复合,有机材料与无机材料的复合,通过复合,各种材料的性能可以扬长避短,从而更大幅度地提高混凝土的性能。

修补技术发展

由于以前对混凝土耐久性认识不足,许多混凝土结构经过一段时期的运行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而且这种破坏今后将越来越多。这些结构破坏的原因是什么?是否可继续使用?应如何进行修补和加固?这将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这一问题,近年来也有较大的进展,但还不十分成熟,许多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对于上述这些方面,许多施工人员不太理解,有许多这样那样的问题是不奇怪的。本书为这些方面的问题给出了较详细的解答,力求使读者能够对这些问题有较清楚的认识。

本书着重回答混凝土与施工技术方面的有关问题。房建材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但由于房建材料内容较多,本丛书将另出一册,为了避免重复,本书中仅就与混凝土施工技术有关的问题作一些解答。

本书着重解答混凝土与施工技术方面较常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对于一些重要的问题,特别是一些有争议的问题,作者也将给出理论上的分析和解释,力求使读者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同时也可使本书满足不同水平读者的需要。

本书由张承志、王爱勤、邵惠、邓正刚、许锦峰、朱荣耀和马新芬共同编写。本书共分八章,第一章由张承志编写,第二章由邓正刚、马新芬编写,第三章由王爱勤、邓正刚编写,第四章由王爱勤编写,第五章由邵惠编写,第六章由张承志、朱荣耀编写,第七章由邵惠编写,第八章由许锦峰编写。全书由张承志、王爱勤统一整理完成。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化学工业出版社的大力支持,田桦编辑从本书的编写到出版一直给予极大的关心和帮助。在此,向田桦编辑及化学工业出版社的领导和有关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时间仓促,以及作者的水平有限,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出或共同探讨,以便再版时加以改进。

编者

2000年9月于北京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