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夏季我国城市就频频遭受大暴雨的袭击,且雨灾“等级”逐年升高,十年一遇、五十年一遇甚至百年一遇的报道不断冲击着人们的眼球。笔者不想讨论雨灾属于多少年一遇的等级,但是暴雨过后,各城市均发生严重的积水现象,导致交通堵塞、电力中断、房屋被淹却是不争的事实。专家指出,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城市路面不透水。
在城市建设中,许多城市大量采用水泥、柏油、混凝土等封闭地表,取代原有的土壤表面;对人行道、露天停车场、庭院及广场等公共场所,也喜欢用整齐漂亮的石板材或水泥彩砖铺设。封闭地表在改善交通和道路状况、美化环境的同时,也对城市生态和气候环境产生显著的不利影响:
城市成为“人造沙漠”。封闭地表和高楼大厦使现代化都市的地表逐步被阻水材料所硬化覆盖,水分难以下渗,降水很快成为地表径流,进入河道或者地下排水管道,形成了生态学上的“人造沙漠”。
城市“热岛效应”严重。不透水的路面缺乏对城市地表温度、湿度的调节能力,雨水蒸发快,地表易干燥,扬尘污染重;且雨后水分快速蒸发,空气湿度大,使人感到闷热难耐,而后又异常干燥,产生气象学上的城市“热岛效应”。
地下水位呈现“漏斗型”。不透水路面阻止了地下水补给路径,加之城市地下水的过量抽取,导致城市地下水位越来越低,引发地面沉降,沿海地区还会导致海水倒灌;造成地质学上的“漏斗型”地下水位。
城市遍布“死亡性地面”。硬化不透水地面使城市中用来调节小气候的地表植物生长困难,有的树木甚至因根系缺水死亡、倒伏,从而丧失生态作用。
地表径流对城市地表水质量产生严重影响。由于城市地表存在大量尘土及各种污染物,因此径流形成过程虽然洗涤了地表,但将这些污染物也快速地带入了城市河道。
相反,我国地处季风气候区,夏季暴雨和台风雨经常光顾,每年都有多次的洪涝灾害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