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中国卫星通信要求

2018/06/19114 作者:佚名
导读: 建立我国的综合卫星通信系统,除市场需求和枝术上的合理和先进性之外,系统所需的投资和经济效益如何,是决定建立该系统是否切实可行的关键因素。我国的综合卫星通信系统是为我国(及其周边地区)服务的区域性系统。一般来说,采用同步卫星也许是一种较好的选择,因为系统所需的投资较省,而采用覆盖全球的非同步轨道卫星星座为某一地区提供服务(在经济上)是不可取的。然而,随着星座设计技术的突破,利用数目较少的非同步

建立我国的综合卫星通信系统,除市场需求和枝术上的合理和先进性之外,系统所需的投资和经济效益如何,是决定建立该系统是否切实可行的关键因素。

我国的综合卫星通信系统是为我国(及其周边地区)服务的区域性系统。一般来说,采用同步卫星也许是一种较好的选择,因为系统所需的投资较省,而采用覆盖全球的非同步轨道卫星星座为某一地区提供服务(在经济上)是不可取的。然而,随着星座设计技术的突破,利用数目较少的非同步轨道卫星构成的星座也是区域性系统的一种选择。

作为我国的综合卫星通信系统中的非同步卫星部分,以采用"区域性时限"星座为宜。该星座可以在特定的时段(通常在每天的业务高峰时段)对我国进行连续覆盖,而空间段所需投资可大致与同步卫星相当。同时,由于覆盖我国的非同步卫星区域性星座对地理上与我国对称(经度差约180°)的美国,具有甚至更好的覆盖特性(仰角更高)。因此,如果同一星座以支持中国和美国的两个区域性系统,空间段的投资共同承担,那么我国的非同步卫星系统所需投资可能比一个同步卫星系统更省。

我国综合系统中的非同步卫星可以是一种由4颗椭圆轨道卫星(近、远地,点分别为4497km和16209km)构成的星座,它能在北京时间每天的7点或至23点30分连续覆盖我国。可以看出,星座对我国的最小覆盖仰角在15°以上,而对大陆的绝大部分地区在20°以上。

在非同步卫星不能覆盖的低业务量时段(如深夜和凌晨),可由同步卫星来支持这些较小的业务量。此时,对我国连续覆盖的同步卫星也处于低负荷时段,它有足够的资源(如功率)来改善由非同步卫星转换至同步卫星时因传播损耗增加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中国自60年代初,即开始研制了微波接力通信系统和人造地球卫星,它标志着中国人民已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涉足于卫星通信领域,为通信网增加新的通信手段。及至70年代中期,中国已有大型地球站为国内、国际通信服务。近20余年来,中国卫星通信,在研究、开发、制造和发射、运营等多领域,由于国家重视和国内科技人员、管理人员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下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