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概述
1.1 无缝钢管生产方法
1.1.1 热轧无缝钢管生产的一般工艺过程
1.1.2 管坯及加热
1.1.3 管坯的穿孔
1.1.4 毛管的轧制
1.1.5 钢管的定径、减径
1.1.6 钢管的精整
1.2 连轧钢管生产技术的发展
1.2.1 连轧钢管生产技术的发展历程
1.2.2 限动芯棒连轧钢管技术的发展历程
1.2.3 连轧钢管技术的新进展
1.2.4 我国连轧管机组的建设情况
2 连轧钢管生产工艺及设备
2.1 全浮动芯棒连轧管
2.1.1 全浮动芯棒连轧管的工艺特点
2.1.2 全浮动芯棒连轧管的工艺过程
2.1.3 全浮动芯棒连轧管的设备特征
2.2 半浮动芯棒连轧管
2.2.1 半浮动芯棒连轧管的工艺特点
2.2.2 半浮动芯棒连轧管的工艺过程
2.2.3 半浮动芯棒连轧管的设备特征
2.3 限动芯棒连轧管
2.3.1 限动芯棒连轧管的工艺特点
2.3.2 限动芯棒连轧管的工艺过程
2.3.3 限动芯棒连轧管的设备特征
2.4 三辊连轧管(PQF)
2.4.1 三辊连轧管的工艺特点
2.4.2 三辊连轧管的工艺过程
2.4.3 三辊连轧管的设备特征
2.5 三种连轧管工艺比较
3 连轧钢管塑性变形原理
3.1 连轧钢管的几何学
3.1.1 孔型的几何参数
3.1.2 变形区的几何参数
3.1.3 钢管与孔型原始接触点的确定
3.1.4 接触面积的计算
3.2 连轧钢管的变形模型及金属流动
3.2.1 连轧钢管的变分原理
3.2.2 连轧钢管的基本关系式
3.2.3 变形区金属流动速度及应变速度
3.2.4 孔型侧壁处钢管的变形
3.2.5 六角孔型的变形特点
3.3 连轧钢管的运动学
3.3.1 速度分析
3.3.2 滑移现象
3.4 变形区边界方程式
3.5 钢管的最小压扁条件
3.6 钢管的咬人条件
3.7 连轧钢管的轧制力和轧制力矩
3.7.1 轧制力的计算公式
3.7.2 轧制力矩的计算公式
3.7.3 轧制力和轧制力矩的影响因素
3.8 连轧钢管的有限元数值模拟
3.8.1 连轧钢管有限元模拟计算模型
3.8.2 连轧钢管有限元计算实例
4 连轧钢管的孔型设计
4.1 孔型系列的确定
4.1.1 孔型系列
4.1.2 确定原则和路线
4.1.3 基本步骤
4.2 孔型轮廓与孔型参数
4.3 孔型设计方法
4.3.1 设计步骤
4.3.2 二辊连轧管机组
4.3.3 三辊连轧管机组
4.4 芯棒直径系列设计
4.4.1 设计原则
4.4.2 设计原理
4.4.3 实际应用
4.5 脱管机的孔型设计
4.5.1 孔型结构
4.5.2 孔型设计及计算
5 连轧管机的速度制度
5.1 轧辊的速度制度
5.1.1 轧辊转速的计算方法
5.1.2 轧辊工作直径的确定
5.1.3 第n机架出口钢管速度的确定
5.2 芯棒的速度制度
5.2.1 芯棒的动作过程
5.2.2 芯棒限动速度的确定原则
5.2.3 芯棒限动速度的计算
5.2.4 全浮动芯棒的速度计算
5.3 速度制度特性
5.3.1 芯棒限动速度与荒管长度的关系
5.3.2 轧制速度对芯棒限动速度的影响
5.3.3 芯棒阶段工作位置与芯棒限动速度的关系
5.3.4 芯棒运动与轧件运动的位置关系
5.3.5 芯棒限动速度对轧制过程的影响
5.3.6 轧辊速度与芯棒速度的关系
5.3.7 芯棒多工作位置循环的作用
5.4 脱管机的速度制度
5.4.1 确定原则
5.4.2 计算方法
6 连轧管机的轧制工具
6.1 连轧辊
6.1.1 连轧辊的类型
6.1.2 连轧辊的技术条件
6.1.3 连轧辊的生产工艺
6.1.4 连轧辊的使用
6.1.5 轧辊的重车
6.1.6 轧辊使用中常见的缺陷
6.2 芯棒
6.2.1 芯棒的种类
6.2.2 芯棒的技术要求
6.2.3 芯棒的制造工艺
6.2.4 芯棒的使用
6.2.5 芯棒在使用中产生的主要缺陷及修复
7 连轧钢管生产工艺控制新技术
7.1 液压小舱控制系统(HCCS)
7.2 工艺过程自动控制软件包
7.2.1 工艺调节软件包
7.2.2 过程控制软件包
7.2.3 生产监控软件包
7.3 钢管热测壁厚技术
7.4 自适应控制技术
7.5 QAS技术
7.6 CARTA技术
8 连轧管用坯的质量控制
8.1 连铸圆坯的冶金质量及其控制
8.1.1 钢水的初炼
8.1.2 钢水的炉外精炼
8.1.3 圆坯连铸
8.2 连铸圆坯对钢的化学成分的要求
8.2.1 对常规元素的要求
8.2.2 钢中气体的影响
……
9 连轧钢管工艺调整
10 连轧管机生产钢管的主要缺陷及控制
11 钢管的控轧控冷
附录YB/T4149-2006连铸圆管坯(摘录)
参考文献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