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七十二板墙简介

2018/06/19291 作者:佚名
导读: 七十二板墙位于幔亭峰东麓。咸丰八年(1858年)春,三姑村和兰汤村的乡绅雇人构建一处顽拒太平军的围子(即山寨)。在通向幔亭峰、大王峰山径的另一个寨门旁,竖立关于"七十二板墙"的石碑。内称"三姑、兰汤恪遵坚壁清野上谕,于咸丰八年春月佥择幔亭峰筑围捍寇……发寇未到时及败之后无人看守,不得拆断私毁。"山寨凭藉一处岩顶斜覆、岩腰收敛的山麓构筑土墙。土墙自岩麓夯起,直耸并衔接岩顶,形成一个封闭性的寨堡

七十二板墙位于幔亭峰东麓。咸丰八年(1858年)春,三姑村和兰汤村的乡绅雇人构建一处顽拒太平军的围子(即山寨)。在通向幔亭峰、大王峰山径的另一个寨门旁,竖立关于"七十二板墙"的石碑。内称"三姑、兰汤恪遵坚壁清野上谕,于咸丰八年春月佥择幔亭峰筑围捍寇……发寇未到时及败之后无人看守,不得拆断私毁。"山寨凭藉一处岩顶斜覆、岩腰收敛的山麓构筑土墙。土墙自岩麓夯起,直耸并衔接岩顶,形成一个封闭性的寨堡。正面主墙高7.5米,宽8.4米,约63平方米。按照武夷山民筑墙惯例,夯墙时用木夹板固定于筑墙处,然后填土夯实,夹板高0.5米、宽2.1米,每板面积大约为1.05平方米,照此推算,正面土墙约需夯土63板,加上侧面、边角约需夯土9板,共约72板,所以乡民俗称"七十二板墙"。山寨面积72平方米,高12米,分为四层。顶层部分的墙顶与崖体之间横架10根杉木,当年作为铺盖顶篷之用。时隔百余年,杉木仍然不朽不蛀。寨门用条石砌成,高1.85米,宽0.73米,扼守要冲,可攻可守。七十二板墙(寨堡)为太平军由赣入闽的战争史提供实物依据,也为清代地方建筑史提供了珍贵资料。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