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驱和DVD都是由于储存数据的需要而产生,而刻录机的产生则源于人们对数据储存的要求。可以想象,如果凭借软驱来进行数据交换,那么效率是如何低下啊!由于这个需求的存在,刻录机也就出现了,从初始的CD刻录机到DVD刻录机。在刻录机早期发展的年代,由于刻录机的规格不统一以及出于对CD-ROM盘片格式的兼容性考虑,以致衍生出多种刻录光盘数据格式,最有影响力的几家大厂商几乎都提出了自己的一套规格标准,所以当时如何保证对各种数据格式的支持就成为刻录机要关注的焦点,这时候的刻录机速度多数都在4X以下,为了能对新数据格式支持往往需要配合专用的刻录软件。当刻录机的速度慢慢提升到8X-12X的时候,刻录光盘的数据格式已经稳定下来,各个品牌所生产的刻录机都能较好地支持主流的数据格式。但是DVD的刻录标准由于DVD光盘的标准仍未确立,因此造成对DVD刻录机也产生了不少影响,暂时也还没有可以支持所有DVD格式的DVD刻录机诞生。刻录的过程需要从PC读取数据,从而产生了一些刻录问题,而个厂家针对这些问题也在不停的开发新技术,包括提高刻录机的缓存容量和加入一些防刻死技术(最著名的防刻死技术有五种,分别是理光公司提出的Just Link、三洋公司提出的Burn-Proof、飞利浦公司提出的Seamless Link、OaK公司提出的Exactlink(无缝焊接)和中科大白鲨16x10x40刻录机使用的"SuperLink"技术)1999年,明基推出了以"神笔鳄"为名的系列刻录机,并且以"千元风暴"推动刻录机进入平常百姓家,刻录机突破千元防线后,从此价格一卸千里。
随着光驱、DVD、刻录机的出现,使得用户开始面临一种选择,而厂商也在考虑,到底是否可以把这些设备统一到一个设备上面呢?在这样的情况下,Combo横空出世了。Combo可谓是光存储市场上的一匹"黑马",但是早在1999年,IT巨头三星公司已提出了Combo的概念,并推出了业界的第一款Combo--SM-304,规格为4X CD-R、4X CD-RW、24X CD-ROM以及4X DVD-ROM。但是由于当时制造Combo的技术空前复杂,难度极高,使得有能力生产Combo的厂商寥寥无几。同时,由于技术上的不成熟,使得Combo的性能难以与单个产品媲美,也使得Combo的制造成本居高不下,因此Combo并没有在当时流行起来。三年之后的2002年7月,在技术相当成熟以及市场充满潜力的情况下,Combo的始祖三星公司再次率先推出其多功能光驱--SM-308,从而正式拉开了Combo进军市场的序幕。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各大厂商也纷纷推出其各自品牌的Combo,市场上的Combo大战也随之而展开。在过去的一年里,市场的竞争使得Combo的速度迅速提高,市面上的绝大部分的Combo的规格为48X CD-R刻录、24X CD-RW擦写、16X DVD读取和48X CD-ROM读取,也有少数产品将CD-R和CD-ROM的读取速度提高到52X。Combo以其较高的性能价格比为广大用户所接受。Combo的出现是光存储领域里的一大突破,以先进的技术实现实现多项功能,使用上化繁为简,能节约IDE接口,节约机箱空间与降低功耗,同时具有安装方便的优势,为用户的安装应用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这一切都使得Combo在市场上极具竞争力。
DVD刻录机的发展历史
说起DVD刻录机的发展过程,就不能不提到DVD的诞生和标准确立。DVD的英文全称为"Digital Versatile Disc",即"数字通用光盘",是CD/LD/VCD的后继产品。从提出初步规格到1996年初推出第一款DVD样机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是公认的新一代标准的存储技术。
DVD的诞生和标准的确立,和娱乐业的迅猛发展有直接的关系,其前辈CD光盘和VCD光盘都是因此孕育而生。媒体巨头们的越来越高的要求刺激了硬件厂商研制出全新的DVD光盘。
注:九十年代初,美国电影制片业顾问委员会起草了一份代表好莱坞七大电影制片公司的愿望书,其中一项就是要求能在一张CD中记录一部标准长度(135 分钟)的视频节目,并要求高于LD的图像和声音质量(1990年中旬提出此要求,1994年正式得到确定)。而当时VCD的图像分辨率只有 352×240(NTSC制式)或352×288(PAL制式),视频性能远远不足以满足上述要求。
1994年12月16日,索尼公司率先发表了"单面双层12CM(5.25英寸)高密度多媒体CD的格式与技术指标",简称多媒体光盘系统(MMCD,Multi Media Compact Disc),这也就是第一个DVD技术规格。在DVD诞生伊始,就充满了竞争,索尼-飞利浦集团的MMCD(单面双层结构)和东芝公司的SD(双层双面结构)展开了激烈的拼杀,虽然最后双方和解,但这场争斗并没有彻底结束,而是一直延续到DVD刻录机的规格之争!
由于CD刻录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因此实现DVD刻录非常现实。在第一台DVD刻录机诞生之前,一场轰轰烈烈的DVD刻录标准之争又开始了!
要想搞清楚这场复杂的DVD刻录标准之争,我们首先不能不提到一个在DVD诞生后不久即成立,对DVD的发展是有着重大影响的DVD唯一官方组织组织:DVD Forum。这个建立于1997年四月的DVD社团(DVD Consortium)由十家DVD主力厂商组成,又称10C,向中国DVD厂商收取专利的就是它们--日立、松下、三菱、飞利浦、先锋、索尼、汤姆逊、时代-华纳、东芝和JVC。另外三个主要的DVD刻录研发/推广组织--RWPPI、RDVDC、DVD+RW Alliance的所有会员也基本都是DVD论坛中的成员。
理论上,任何与DVD相关的标准都要经过它的审批。但在DVD规格得到统一之后,DVD论坛并没有统一DVD刻录的标准,而且其毕竟不是一个强制性组织。
相对来说,DVD+RW是三种标准中最具优势的,它在刻录动影像和音乐等媒体方面都比DVD-RW好,再加上微软的介入,市场潜力十分巨大,很有可能成就统一的DVD刻录标准。但在种种因素的制约下,三种不同的标准基本上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两种相互竞争、互不兼容的格式,都在力争成为业界的标准,两种格式都能存储视频和数据,但是这种互不兼容给用户带来了买哪种产品而困惑,因此市场上就出现了同时支持两种格式的DVD刻录机。为了争取更多用户的支持,越来越多的DVD也能兼容其他规格。这其中以明基DW800A为代表。通过明基特有的盘片易容术--Book Type Management",可以轻松的将刻录出来的DVD+R/RW盘片之参数宣告更改为DVD-ROM格式,无论DVD光驱还是家庭DVD影碟机都能轻松读出,达到99%的兼容性。
关于DVD刻录机规格的争吵还在继续,而自从2001年5月,荷兰飞利浦公司向全球市场推出了第一台 DVD刻录机--DVDR1000后,越来越多的光存储厂商迅速跟进,新产品开发的幅度加快,随着产能的扩大,DVD刻录机的价格不断向理性迈进。在 2003年的年末,明基DW400A跌破1000元大关,一场DVD刻录机大规模普及的完美风暴拉开了序幕。这也印证了在2001年5月全球市场第一台 DVD刻录机正式诞生时的预言:不出两年时间,DVD将完全统治我们的影音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