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胃壁上有刺激h 分泌的h2受体和专门运输h 的质子泵,它们各司其职,分泌充足的胃酸以促进食物的消化。但由于胃酸的分泌还受到神经、内分泌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胃酸的分泌常会失常,在胃内没有食物的情况下,过量的胃酸分泌使胃一直处于酸性环境中,长此以往,易引发胃黏膜溃疡、糜烂,甚至胃出血。胃酸反流使与胃相毗邻的食管也难逃厄运,引起以烧心感为主要症状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消化性溃疡和胃食管反流病都属于胃酸相关疾病。治疗与胃酸相关疾病的药物很多。较早使用的抑酸剂是h2受体拮抗剂(h2ras),如西米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这些在20世纪80年代普及的药物,在当时被认为可以提供安全、有效的抑酸作用,然而不久就发现,由于影响h2受体的因素较多,患者个体的差异性较大,在用h2受体拮抗剂治疗消化性溃疡时易出现泌酸反跳现象和耐受性不佳等问题。到20世纪90年代,科学家将研究重点集中到了质子泵抑制剂(ppi)上。ppi的优势在于它能够更直接地抑制胃酸分泌的最终环节,疗效显著优于其他抑酸剂,同时解决了耐受性等诸多问题。
市场上存在的ppi类药品有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潘妥拉唑、雷贝拉唑,其中以奥美拉唑使用得最为广泛。这些ppi产品化学结构相似,作用方式也相似,但由于半衰期不同,临床疗效也不尽相同。ppi的重要特点是作用于激活的质子泵以达到抑酸的目的,能够全面减轻消化性溃疡和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但在广泛的临床使用后,也暴露了ppi的一些缺点,如使用3天才能达到最大的抑酸效果,夜间对胃内ph控制比较差,而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多在夜间发生。了解了这些局限,在今后10年中,科学家的研究重点将集中在如何优化ppi,达到更好的抑酸效果,以提高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迄今发现至少有3种改善ppi的方法:利用现有配方中消旋物的对映体来改善ppi的生化特点,利用前体药物改变ppi半衰期,开发质子泵(酸泵)的拮抗剂。
包括奥美拉唑在内的ppi结构式中均含两种对映异构体,这就像人的两只手,虽然样子很像,但结构并不相同,因此功能差异也很显著。如果能开发出单纯的异构体,对抑酸效果有着重要意义。据悉,第一个单一异构体ppi(i—ppi),即奥美拉唑的s-对映体埃索美拉唑已率先问世。在一项双盲交叉试验中发现,与接受奥美拉唑20mg治疗的患者相比,接受埃索美拉唑40mg的患者疗效更为显著。所谓用前药来改变ppi生化特点的方法,简单地说就是在ppi上添加一个化学基团,构成ppi前体,与所有质子泵抑制剂相比,这种新的化合物会更加稳定,能有效延长ppi的释放,使更多的药物有更长的时间抑制活化的质子泵。质子泵拮抗剂的开发是调控胃内ph研究的另一个热点。与每天一次用药的ppi相比,每天用药两次的质子泵拮抗剂(如咪唑吡啶)起效更快,并且可以更好地控制白天与夜间的胃内ph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