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说中的部落领袖夏禹(大禹),据后人记载,约在公元前22世纪末从事治水,疏通入海河道。公元前5世纪中国开挖的邗沟,是现代北京至杭州的大运河的一段。公元前 6世纪埃及人开挖了第一条沟通尼罗河和红海的运河。古代的疏浚方法是人在木船或竹筏上使用长竿泥袋、长柄斗勺等简单工具捞取水底泥沙。15世纪荷兰人采用了搅动泥沙的疏浚方法,把犁系于航行的船尾,耙松河底泥沙,使其悬浮于水中,利用水流将泥沙带到深水处沉淀。16世纪荷兰人又创造出一种"泥磨",施工时,用人力或畜力转动平底木船上的大鼓轮,通过循环链条带动木刮板,将水底泥沙刮起,经溜泥槽卸入泥驳。17世纪初用铜制斗勺代替木刮板,成为现代链斗挖泥船(见工程船舶)的雏形。18世纪中国制造了名为清河龙的人力挖泥船,船上设有绞盘柱,柱下端围以铁齿,能插入泥沙中。作业时,用人力转动绞盘柱,带动铁齿挖泥。18世纪末出现了以蒸汽机为动力的挖泥船以后,疏浚机具得到不断改进。受工业革命的影响,开辟或维护大船航道,主要使用挖泥船来进行疏浚了。
中国疏浚工程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前瞻发展趋势
我国疏浚行业的发展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以及国际贸易快速发展的推动下,为适应集装箱及油轮运输大型化发展的需求,我国各地纷纷兴建港口、拓宽并挖深沿海航道,以提高通航能力,疏浚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与此同时,随着港口、航道、农田水利及沿海城市的发展,疏浚作业领域也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延伸,从传统的港口航道疏浚及维护、江河湖泊治理及水利设施兴建,先后拓展至农田水利与水库建设及维护、国防工程建设、环境保护疏浚、吹填造陆等领域。
2009年全球疏浚行业总收入为109.33亿欧元,较2000年增长了超过3倍。相比之下,我国的疏浚工程行业增速更快,2000-2009年,我国疏浚行业整体收入增长超过5倍,疏浚工程量也大大增加,以基建疏浚和维护疏浚为例,2009年全国基建疏浚量约为9.3亿立方米,而维护疏浚则达到了7060万立方米。未来,我国疏浚工程行业仍将保持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因素:港口建设投资保持增长;沿海城市规模扩大催生填海造地仍将持续;内陆河流航道的维护;各种水利工程设施建设投资加快;河流、湖泊等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需求增加。由此,疏浚行业发展增速快,前景看好。
然而,由于业务资质、资金、技术装备等原因,我国的疏浚工程企业的业务能力未能实现同步快速增长,行业需求存在一定的缺口。对于行业内的企业,只要抓住机会,充分了解市场、合理把握投资机会、准确出击就一定能够行业中崛起、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