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油剂一般由助洗剂和表面活性剂两部分组成。助洗剂在除油剂中比例最大, 但对矿物油不起决定作用, 起主要作用的是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为选择主要考虑其对油污的吸附性、渗透性、润湿性、乳化性、分散性等,并根据其物性与低混下去污力的关系来确定。通常一种表面活性剂不能同时具备上述性能, 故要根据表面活性剂的实测结果,选择多种活性剂复配,以达到所需的物性和去污效果。
对于直链表面活性剂( 如RCOONa、ROSO3Na、RSO3Na等) ,其表面活性随碳链增加而提高,憎水基在C8~C12:表现出较好的润湿作用,C12~C16表现出较好的去污作用,C18以上水溶性差,憎水基在烷苯的邻位时,渗透力较大,对位时, 增溶作用大。亲水基位置在憎水基末端, 比靠近中间的乳化增溶作用好,宜作乳化剂、洗涤剂;亲水基在靠近憎水基中间的比在末端的渗透力要好,宜作润湿剂、渗透剂。亲水基与憎水基在苯环上位置分别呈邻、间和对位时,其润湿性依次变差。有支链憎水基的表面活性剂比不带支链的渗透力好,但由于支链憎水基的空间位置,在界面吸附层的排列不如直链那么紧密,而影响去污力。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憎水基与亲水基的平衡也应考虑,如C10~C18的聚氧乙烯脂肪醇醚,聚氧乙烯链需占分子重量的2/3以上,水溶性才好, 但聚氧乙烯链过大,会降低界面吸附和去污性能,一般,聚氧乙烯醚类分子量大, 泡沫小,而渗透方差。根据相似相溶原理, 表面活性剂中憎水基与被作用的基因越相似,则它们间的亲合力愈好。如乳化矿物油时, 以脂肪族或带有脂坊链芳香族的憎水基的表面活性剂为宜.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酸、碱介质中比较稳定,与其他类型表面活性剂相溶性好,在各种溶剂中均有良好的溶解性,乳化油脂的能力强,还有良好的润滑和分散性能。它在金属表面不发生吸附,清洗性好,残留液少。壬基酚类聚氧乙烯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润湿和乳化增溶作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带电基团易吸附在金属表面, 也可以吸附在污垢的表面,使带有相同电荷的基团互相排斥, 导致粘附降低, 有利于污垢的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