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地方债问题再度得到密集关注。部分原因是一些省份的地方债发行延迟,比如原定于4月23日首先发行省级地方债的江苏发行搁浅。在这种情况下,市场甚至有传言认为,央行有可能直接购买地方债。在此背景下,财政部发布了《关于推动地方财政部门履职尽责奋力发展全面完成各项财税改革管理任务的意见》,其内容之一是要求加快地方债券的发行。
正如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在4月28日澄清的,目前央行手中有定向再贷款、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各种流动性调节工具,没有必要以直接购买新发地方债的QE手段来投放基础货币,更何况,中央银行法也规定央行不得直接向政府提供融资。
目前一些地方债发行的遇阻,主要问题仍是地方债利率低、流动性低,难以得到投资者的支持。为解决这个问题,地方政府需要和承销地方债的银行进一步博弈,就利率等问题达成一致,与此同时扩展地方债的投资者群体,比如鼓励社会保险基金、住房公积金等机构投资者投资地方债,拓宽地方债的融资渠道。另外,由于中国一直存在的股市与债市的跷跷板效应,近期股市的红火状态也可能吸引大量资金,从而影响到对地方债的需求,所以股市保持理性状态对地方债问题的解决也很重要。
今年以来受经济增速降低等因素影响,地方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同时一些地方债务集中到期,导致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加大。由于此前地方政府依赖的融资平台已被清理整顿,同时从去年以来各地土地出让金收入也呈现下滑趋势,所以尽快理顺地方债发行机制,顺畅发挥其为地方政府融资的功能,已经刻不容缓。
中央这次出台的《意见》的态度非常严厉,要求地方履职尽责,对懒政怠政、不作为要抓典型,对工作不力的要严肃问责。行政问责显然是必要的,但这不是问题的全部。其实本次财政部的表态,应该从《意见》的整体精神出发来理解,而不仅仅是强调敦促地方债发行。比如《意见》要求加快落实各项财税改革措施。的确,只有完善预算和财税制度,让地方政府依法成为可以自负其责的、可信赖的独立发债主体,同时打破市场关于中央对地方债务承担隐性担保责任的错误预期,健康的地方债发行市场才能构建起来。
《意见》要求创新推广财政资金管理方式,大力推广特许经营、PPP模式。在当前情况下,这些改革应该加快,从而更多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基础设施等地方公共项目,从另一方面缓解地方财政压力。可以看到政府正在多管齐下应对地方债挑战,只要积极探索,加快全方位改革,一定能找到一种新的可持续性的地方财政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