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紫外发光二极管的研制案例

2018/06/1972 作者:佚名
导读: 美国科学家成功制造出波长255nm、功率0.57w以及波长250nm、功率0.16w的紫外发光二极管(led)。该组件目前尚未封装,该研究小组希望藉由覆晶接合(flip-chip bonding)能将功率等级提高3到5倍。此波段的极深紫外光(ultradeep ultraviolet, uduv)光源未来可能取代水银灯泡,作为生物与化学传感器的激发光源。 南卡罗来纳大学的asif khan等

美国科学家成功制造出波长255nm、功率0.57w以及波长250nm、功率0.16w的紫外发光二极管(led)。该组件目前尚未封装,该研究小组希望藉由覆晶接合(flip-chip bonding)能将功率等级提高3到5倍。此波段的极深紫外光(ultradeep ultraviolet, uduv)光源未来可能取代水银灯泡,作为生物与化学传感器的激发光源。 南卡罗来纳大学的asif khan等人生长出含铝量高达72﹪的高品质algan层,并以它们做为发光二极管结构中的批覆层(cladding),用来制造uduv组件。研究人员采用蓝宝石做为led基板,沉积的第一层是aln缓冲层,接着是十层的aln/algan超晶格(superlattice),接着是厚度1.4微米的al0.72ga0.28n批覆层。 该小组表示,选用铝含量72﹪的algan层是为了使材料在波长250nm时材料仍为透明,这一层是决定组件性能的关键。工作区(active region)包含3个量子井(quantum wells),改变铝含量可使发射波长在250至200nm之间做调整。 研究人员在脉冲偏压条件(pulsed biased conditions)下测试了波长为255nm的200平方微米的组件以及波长为250nm的150平方微米的组件,两者的尖峰输出功率对应的激发电流分别为200ma与300ma,射极(emitter)的外部量子效率(external quantum efficiencies)分别为0.015﹪及0.01﹪。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