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地的环境要求
近年来,由于工业“三废”的排放,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使得空气、水质、土壤等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而生产地的大气、土壤、水质、气候等环境因素是影响野菜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必须严格按照无公害蔬菜的要求选择空气、水质、土壤等环境适宜的区域进行猴腿野菜生产,同时产地要避开公路主干线和重金属背景值高的地区,这样才能生产出优质、安全的无公害山野菜场菜产品。为了保证猴腿商品野菜的优质无公害,在选择栽培地的时候,应确保无污染的良好生态环境。 另外,对于生产猴腿的土壤条件,要求土壤肥沃、疏松、腐殖持含量丰富。而且土壤的含水量较好的地块。供水方便。土壤的酸碱度以中性或微酸性为宜。
整地施肥
施肥时,应按照无公害蔬菜生产的要求,施用腐熟的农家肥。严禁使用化学化肥。重施有机肥:有机肥应经高温堆沤腐熟,杀死病菌、虫卵后施用,这样有机肥就不会导致蔬菜硝酸盐污染,不仅品质好,而且耐贮存。沼气废渣液肥效高,经常施用,病虫少,可减少农药用量,提高蔬菜产量。用沼气渣生产的蔬菜,是最佳的无公害蔬菜。
先在地表上铺施腐熟的农家肥,每亩用量在4000?4500公斤。深翻地,使农家肥与土壤充分混合。破碎土块,清除杂质。为了防止病害的发生,在施肥的同时,撒入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平方米10克左右。将农家肥、农药一翻入土中。
栽植 为了增加温室内的栽植密度,在温室内常采用池畦栽植。按南北方向挖出宽度为1.5米,深度为20厘米的坑池。将猴腿的根茎摆入池内。根茎要紧密摆放。每平方米可栽植较大的猴腿根茎60-80株。较小的根茎,每平方米可栽植100-120株左右。摆满池畦后,填土。填土时,应将猴腿根茎的项端留出地表1?2厘米。将根茎间的空隙用床土填平。浇水。待覆土渗下后再填平。浇水。在栽植时应依次进行。即栽完一床后,再进行下一床的栽植。浇足底水。
田间管理
肥水管理:根茎定植后,第一次底水浇足后,不宜浇水,用水量以土壤潮湿为度。以免由于温室内的水量过大而降低温室内的温度。等幼叶长出地表前应适量浇水。在采收前应小水勤浇。不宜缺水。在幼叶生长的整个过程中,均需要充足的水份。
当幼叶长出后,可追肥一次。用人畜粪水浇于床面上。也可以施用液态有机肥。另外,在幼苗长到4?5厘米高时也可以施用浓度为1∶2000倍的赤霉素溶液,喷施于叶片上,有着较好的增产效果。在每次采收后的一周可以进行第二次追肥。
温度和光照:根茎定植后到幼叶长出前这一时期,温室内应保持较高的温度条件。白天的温度应控制在18-25℃,夜间的最低温度应保持在12℃以上。根茎定植后大约25-30天,幼叶便可以长出地表。当幼叶长出地表后,温室内的温度不宜过高。白天的温度应在15-22℃,夜间的最低温度应在10℃以上。在这一时期,应保持温室内有较大的温差。温度应在10-18℃之间。在这种温度条件下,幼叶生长的鲜嫩、肥胖、卷曲头不宜伸开,有时可以长到25-30厘米高而不伸开卷曲头。
出土的幼叶在温度达到5℃以上时便可以生长。但生长较慢。幼叶不耐寒。在-2℃的低温下几个小时便受冻害。受到冻害的卷曲头发软、色泽变黑色。地下根茎可以在-40℃的温度下而不受冻害。幼叶长出地表时,应采取必要的遮光措施。幼叶在弱光的环境条件下不易老化,叶柄鲜嫩、肥胖,产量高,质量好。遮光的方法可在温室内搭设遮阳网,也可以在温室的外层铺设稻草帘来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