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MA在理论上是应用于移动通信领域的最好技术之一。但是,必须找到理想的地址码才能真正发挥它的潜能。寻找好的地址码的原则有三条:一是地址码的非周期自相关函数的副峰要小,最好全为零;二是地址码之间的非周期互相关函数应该较小,最好处处为零;三是具有上述两种特性的地址码的数量越多越好。理论研究结果证明,这样的地址码在二元域、有限域乃至复数域根本不存在,而且,自相关函数和互相关函数是一对矛盾,二者不可兼得。正因为如此,所有CDMA技术的地址编码方式,都不可避免地因多径传播效应导致各个地址码对其自身和对其他地址码的干扰,包括符号间干扰(ISI)、多址干扰(MAI)和邻小区干扰(ACI)。这些干扰使系统频谱效率和容量的提高受到了很大限制。为了克服因干扰所造成的"远近效应",传统CDMA系统必须采用快速功率控制以避免系统容量的下降。这样做的结果不但使系统结构更趋复杂,而且使系统覆盖半径受到了限制。
李道本教授的贡献在于他用两个码来构造一个具有上述要求的地址码,其中一个码用来完全消除符号间干扰及多址干扰,它被称为LS码。它由L码及S码组成。这是一对真正的相关函数互补码,其自相关函数之和除原点外全为零,互相关函数在特定窗口内也全为零,且非零值只在个别离散点即"窗棱"处出现。"窗棱"间的距离取决于窗口的大小。考虑到码的正交性,LAS-CDMA技术会在小区交界处造成一个无干扰区(IFA)。为了防止两个移动台到达某基站的信号位置恰在"窗棱"上而产生大的干扰,本方案又提出采用一种不等间隔的LA码,使得在某一时间区间内,只有很短时间处于"窗棱"处。另外,为了避免因不同小区之间的码有部分不正交所出现的小区间干扰,又采取了前向功率的按需分配,即根据移动台距离基站的远近与传播条件好坏来分配前向功率的大小。以上独特的LAS智慧编码理论,构造了"自干扰"为零和在某些特定"窗口"内其"互干扰"也为零的优异性能,从而使CDMA系统由现有的"干扰受限"转变为LAS-CDMA的"噪声受限"系统,并使系统频谱效率和容量获得极大的提高。这样,在同样发射功率下可有更大的区域覆盖,而且避免了功率控制等复杂技术的采用。
1999年,这项发明在ITU的会议上首次公开亮相就得到了我国科技部、信息产业部和中国工程院的关注。
2000年3月,在CWTS的支持下,LAS-CDMA技术被3GPP2接受为CDMA2000单载波增强的备选方案之一。同年9月,LAS-CDMA技术及其原理样机通过了验证与评估,证明了这一技术理论上的正确性和无干扰窗口的存在,以及应用上的充分现实性。
2001年初,以LAS-CDMA为核心的应用TDD模式并以全IP网为目标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TD-LAS投入开发。年中,该系统的准商用机在户外试验并获得了成功。这一技术是移动通信领域继模拟技术、数字技术和CDMA技术之后的又一个新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