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中亚紫菀木形态特征

2018/06/19242 作者:佚名
导读: 中亚紫菀木为不高的半灌木,下部多分枝,根颈埋入土中,分枝由根颈发出。其轴根深入土中,达1m左右,由分枝发出多数不定根,形成相当扩展的根系,增大在干早环境中取水分和养分的范围,根幅通常大于地上部冠幅数倍。地上部老枝强烈木质化,呈灰黄色,较粗壮,新枝细长,灰绿色,中亚紫菀木各生育期均较长,营养期4–7月,花期6–8月,果期8–9月。中亚紫菀木为超旱生的荒漠植物,出现于荒漠和荒漠草原带,喜生于疏松

中亚紫菀木为不高的半灌木,下部多分枝,根颈埋入土中,分枝由根颈发出。其轴根深入土中,达1m左右,由分枝发出多数不定根,形成相当扩展的根系,增大在干早环境中取水分和养分的范围,根幅通常大于地上部冠幅数倍。地上部老枝强烈木质化,呈灰黄色,较粗壮,新枝细长,灰绿色,中亚紫菀木各生育期均较长,营养期4–7月,花期6–8月,果期8–9月。中亚紫菀木为超旱生的荒漠植物,出现于荒漠和荒漠草原带,喜生于疏松的砂砾质冲积和洪积土壤上。常沿干河床和流水线形成群落,也生于石质丘陵和山前洪积坡地上。

它是亚洲中部的特有种,在干早地区分布相当广泛,从塔里木盆地到阿拉菩均有出现,但很少成为建群种,主要以群落的伴生种存在于膜果麻黄(Ephedraprzewalskii)、泡泡刺(Nitrariasphaerocarpa)、合头藜(Sy–mpegmregelii)等荒漠群落中。群落覆盖度较低,一般只有10–20%。例如,分布于乌兰布和沙漠中亚紫菀木,是球果白刺群落和膜果麻群落中的伴生种,在这些群落中出现的除中亚紫菀木外.还有珍珠柴(Salsolapasserina)、枇杷柴(Reaumuria so–ongorica)、长叶红沙(R.trigyna).绵刺(Potaniniamongo–lici)、霸王(Zygophyllum.xanthoxylon)等。鲜草总产量(6–8月份)为300一435kg/公顷,群落中有中亚紫菀木4一11株/100m2,鲜重只占总产量的0.8–2.8%。中亚紫菀木为建群种构成的群落见于塔里木盆地以西的昆仑山麓,伴生种仅膜果麻黄1种,群落总盖度仅6–8%;分布于甘肃省中部土石质丘陵的,伴生有合头藜、黄花补血草(Limoniumaureum)、尖叶盐爪爪(Kalidiumcuspi–datum)等,盖度可达2O%左右。

植株

多分枝半灌木,高20-40厘米。

根状茎粗壮,径超过1厘米,茎多数,簇生,下部多分枝,上部有花序枝,直立或斜升,基部木质,坚硬,具细条纹,有被绒毛的腋芽,外皮淡红褐色,被灰白色短绒毛,或后多少脱毛,当年生枝被灰白色蜷曲的短绒,后多少脱毛,变绿色。

叶较密集,斜上或直立,长圆状线形或近线形,长 (8) 12-15毫米,宽1.5-2毫米,先端尖,基部渐狭,边缘反卷,具1明显的中脉,上面被灰绿色,下面被灰白色蜷曲密绒毛。

头状花序较大,长8-10毫米,宽约10毫米,在茎枝顶端排成疏散的伞房花序,花序梗较粗壮,长或较短,少有具短花序梗而排成密集的伞房花序;总苞宽倒卵形,长6-7毫米,宽9毫米,总苞片3-4层,覆瓦状,外层较短,卵圆形或披针形,内层长圆形,顶端全部渐尖或稍钝,通常紫红色,背面被灰白色蛛丝状短毛,具1条紫红色或褐色的中脉,具白色宽膜质边缘。外围有7-10个舌状花,舌片开展,淡紫色,长约10毫米;中央的两性花11-12个,花冠管状,黄色,长约5毫米,檐部钟状,有5个披针形的裂片;花药基部钝,顶端具披针形的附片;花柱分枝顶端有短三角状卵形的附器。

瘦果长圆形,长3.5毫米,稍扁,基部缩小,具小环,被白色长伏毛;冠毛白色,糙毛状,与花冠等长。

花果期7-9月。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