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制冷装置系统及冷却方式

2018/06/19141 作者:佚名
导读: 分类 1.自然对流制冷剂直接蒸发冷却2.强制对流制冷剂直接蒸发冷却3.自然对流载冷剂间接冷却4.强制对流载冷剂间接冷却 冷却方式 制冷剂直接蒸发冷却 ←↙自然对流载冷剂间接冷却 ←↖强制对流自然对流制冷剂直接蒸发冷却: 系统比较简单、节能蒸发器安装在用冷场合,利用制冷剂的蒸发来直接冷却用冷场合的空气,通过空气再去冷却被冷却物体。整个用冷场合的空气流动是由于蒸发器周围

分类

1.自然对流制冷剂直接蒸发冷却

2.强制对流制冷剂直接蒸发冷却

3.自然对流载冷剂间接冷却

4.强制对流载冷剂间接冷却

冷却方式

制冷剂直接蒸发冷却 ←↙自然对流制冷装置的冷却方式

载冷剂间接冷却 ←↖强制对流

自然对流制冷剂直接蒸发冷却: 系统比较简单、节能

蒸发器安装在用冷场合,利用制冷剂的蒸发来直接冷却用冷场合的空气,通过空气再去冷却被冷却物体。

整个用冷场合的空气流动是由于蒸发器周围的空气被冷却以至于温度降低、密度变大后引起的。

强制对流制冷剂直接蒸发冷却:

与前面的不同之处在于:用冷场合的空气通过风机的作用强制流过蒸发器,并在用冷场合内循环流动。

优点:换热系数高,总传热温差小,蒸发器换热面积小,制冷剂冲注量小,金属消耗量小,温度场均匀,冷却速度快。

缺点:冷却物品的干损耗;

风机耗能,又将耗能转变为热量增加了蒸发器的负荷。

适用:间冷式冰箱,冷藏汽车,冷藏船,冷库冻结间等。

在制冷系统规模较大,用冷场合比较分散的情况下,采用制冷剂蒸发冷却物体,必然会导致如下状况:

制冷剂循环管路长,制冷剂外泄的可能性增大;

自然对流载冷剂间接冷却:

优点:减少制冷剂泄露的可能性;

具有一定的蓄冷能力;

温度调节方便;

缺点:冷损大(传热级数多);

泵功耗;系统稍复杂

强制对流载冷剂间接冷却:

优点:提高了冷却盘管的传热性能,温度场分布均匀

缺点:冷损大(传热级数多);

泵功耗,风机功耗;系统稍复杂

干损耗。

融霜系统

结霜原因及霜的危害:

制冷装置中蒸发器的外壁面温度低于0℃,该表面就会接霜。(水蒸气)融霜系统

危害:传热系数下降,制冷量下降,功耗增加。

统计数据:钢管,霜层厚度=蒸发器管壁厚度,霜层热阻比钢管热阻大94~443倍(视久积还是新积而定)。

强制对流:如冷风机多用肋片管,接霜时,不但传热热阻增大,而且使空气流动阻力增大。

除霜的方法及各自优缺点、适用场合:

1.扫霜、水冲霜、

2.制冷剂过热气体融霜(热气融霜、反循环融霜)、

3.制冷剂过热气体和水结合融霜、

4.用电加热器、蒸汽加热器或温水加热器融霜

(1)扫霜、水冲霜

扫霜:

不停机:不彻底,库温影响不是太大,劳动强度大。

停机:较彻底,影响库温和生产,强度大。

水冲霜:较简单。控制水温25℃。

不停机:影响库温不是太大,防止水对冷库的危害。

停机:影响库温和生产

(2)制冷剂过热气体融霜和水结合融霜

来自压缩机的过热蒸汽通过接霜的蒸发器(相当于冷凝器,制冷剂由气态变为液态,放热给蒸发器外表面),使冰霜与蒸发器脱开,然后淋水,可以把霜除掉。

停水后,利用制冷剂过热蒸汽"烘干"蒸发器外表面(以免结冰)。

特点:速度快,效果好,操作复杂。

适用:大型及中型制冷装置,一机多库。常用在制冷剂直接蒸发冷却系统。

(3)电热融霜

电热融霜:在蒸发器下面装电热器,一般适用单个库房或小型制冷装置。

载冷剂系统多采用该形式。

用电加热器、蒸汽加热器或温水加热器融霜虽然结构简单,易于实现自动化,但要耗费电能,温度容易波动。

载冷剂间接冷却系统的热盐水融霜

总结:

电热融霜与热气融霜系统的根本不同点:

1.耗能方式;

2.被融霜的蒸发器内部制冷剂相变情况不同:热气融霜的蒸发器内制冷剂是被冷却,由气态变为液态,要注意排液或防止压缩机的液击。

3.电热融霜的蒸发器内制冷剂却是被加热,由液态变为气态,要防止回气压力、蒸发温度和库温过高。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