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聚乳酸纤维定性鉴别

2018/06/1952 作者:佚名
导读: 鉴别方法 采用燃烧试验法、显微镜法、熔点试验法、红外吸收光谱法、化学溶解试验法对聚乳酸纤维进行物理、化学性能的研究。 显微镜法观察试验 对聚乳酸纤维进行显微镜观察,其横截面为近似圆形,纵截面纤维光滑、有明显斑点。 燃烧试验 纤维靠近火焰时纤维熔缩;接触火焰时纤维熔融、燃烧;离开火焰时纤维熔融燃烧、熔体下落;纤维燃烧时有淡淡的特殊甜味;残留物为浅灰色胶

鉴别方法

采用燃烧试验法、显微镜法、熔点试验法、红外吸收光谱法、化学溶解试验法对聚乳酸纤维进行物理、化学性能的研究。

显微镜法观察试验

对聚乳酸纤维进行显微镜观察,其横截面为近似圆形,纵截面纤维光滑、有明显斑点。

聚乳酸纤维进行显微镜观察

燃烧试验

纤维靠近火焰时纤维熔缩;接触火焰时纤维熔融、燃烧;离开火焰时纤维熔融燃烧、熔体下落;纤维燃烧时有淡淡的特殊甜味;残留物为浅灰色胶状物。根据燃烧试验方法,聚乳酸纤维同合成纤维特征较为相似,无特殊的表征现象。但聚乳酸纤维离开火焰燃烧时有独特的透明蓝色火焰,其残渣为极少量淡黄色胶状物,有别于涤纶纤维。但是这个表征现象并不十分明显,不能单用此方法确认是否为聚乳酸纤维。

熔点试验

聚乳酸纤维在150℃左右进行初熔,至165℃~170℃完全熔融。

在熔点法中,聚乳酸纤维的熔点在165℃~170℃之间,涤纶纤维的熔点一般在252℃左右,锦纶6纤维在220℃左右,锦纶66在260℃左右,丙纶纤维在180℃,乙纶纤维在160℃左右,虽然能将其与涤纶、锦纶区分开,但容易和乙纶混淆,加上许多低熔点涤纶的研发,使单纯应用熔点法不易进行定性鉴别。

红外光谱

对聚乳酸进行红外吸收光谱分析试验,其红外吸收光谱图见下图。

由红外吸收光谱图可见在1747cm左右有双键伸缩振动强的吸收峰,C-O的伸缩振动在1076cm左右,1179cm左右有二个最强的吸收峰,表明该纤维具有酯类特征的吸收峰,属聚酯家族。但C=O伸缩振动频率位置相应与苯环共轭的聚酯类要高,强度要弱。

在红外吸收光谱试验中,聚乳酸纤维和聚酯纤维的光谱吸收图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但可以通过聚乳酸的特征峰:1076cm、1179cm、1747cm,表明该纤维具有酯类特征的吸收峰,属聚酯家族。根据C=O基与苯环共轭,C=O基的伸缩振动频率比上述位置高低,强度的强与弱,区分聚乳酸纤维和涤纶纤维。

化学溶解

对聚乳酸纤维进行化学溶解试验,观察聚乳酸纤维在一定温度、溶解时间条件下,在一定的酸、碱、盐及有机溶剂中的溶解状态,具体见表2。聚乳酸纤维溶解性能表

溶剂

观察时间/min

1

5

10

30

硫酸(98%),常温

S0

S

S

S

硫酸(75%),50℃

I

I

I

I

硫酸(59.5%),60℃

I

I

I

I

盐酸(36%),常温

I

I

I

I

盐酸(20%),常温

I

I

I

I

甲酸(98%),常温

I

I

I

I

甲酸(80%),常温

I

I

I

I

甲酸/氯化锌,75℃

I

I

I

I

冰乙酸,常温

I

I

I

I

冰乙酸,80℃

I

I

P

S/P

冰乙酸,煮沸

P

S

S

S

氢氧化钠(5%),常温

I

I

P

P

氢氧化钠(5%),煮沸

P

P

S

S

氢氧化钠(2.5%),煮沸

P

P

P

S

次氯酸钠(1mol/L),常温

I

I

P

P

二甲基甲酰胺,常温

I

二甲基甲酰胺,煮沸

S0

S

S

S

二氯甲烷,常温

S0

S

S

S

丙酮,常温

I

I

I

I

注:S0--立即溶解,S--溶解,P--部分溶解,I--不溶解,△--溶胀。

在溶解试验法中,从上表可以看出,聚乳酸纤维能溶解于常温下的二氯甲烷和煮沸的二甲基甲酰胺中,可以将之与涤纶有所区别,这是鉴别聚乳酸纤维和涤纶纤维及丙纶、乙纶纤维的关键点所在。聚乳酸纤维与涤纶纤维的化学溶解性部分相同,但聚乳酸纤维属线性脂肪族类聚酯纤维,而涤纶属芳香族类聚酯纤维,这 2 种纤维在分子结构上的差异导致化学溶解性有明显的差异。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