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王灏:热衷于设计农居房的建筑师

2015/05/11477 作者:佚名
导读:谈及中国传统建筑的消亡,王灏有自己的想法。他说:“中国人对城市的记忆很短暂,古人向往的都是陶渊明笔下‘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的世外桃源……

上海佚人营造建筑设计事务所 王灏

还记得两年前因为春晓三栋“特立独行”的房子一下子火了的建筑师王灏么?嗯,他又回来了,带着他一生想造100所农居房的梦想和乡愁回来了。“其实我回北仑回得蛮勤快的,一两个礼拜一趟,现在北仑有好几个项目在建,我都会回来盯。我在宁波的工作室马上也要开业了。”近日,王灏说,上海和宁波以后将成为他的主要“根据地”。

2011年,王灏在上海创办了佚人营造建筑设计事务所。当记者问他两年前春晓民宅走红后给你带来了什么?王灏笑了笑:“很多方便,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极其迅速,现在找我们设计房子的多是80后90后,他们多是因当年这几栋房子的走红而认识我,还有些朋友的朋友,纷纷找我们设计。”

在德国留学时,导师的一句话让他坚持了建筑的中国情结

1978年出生于春晓海口村的王灏,是个不折不扣的农村少年,小时候贪玩不爱读书,但爱画画、写字。王灏坦言他身上可能遗传到了家族的“艺术”细胞。“我祖父和曾祖父以前都是木匠,他们做的木工活特别漂亮,当年还帮忙修葺了不少庙。”王灏说,“我文化课一直不太好,到了初三才开窍。”

“那时候很要学习,凌晨三点翻墙爬进三山中学。”王灏告诉记者,他这样大概坚持了半年,中考后,以超出录取分数10多分的成绩进了镇海中学,然后又顺理成章地考进了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小时候喜欢画画、写字,到了大学后才发现那些其实都是小儿科,因为建筑系涉及多个领域,和哲学、数学、艺术、文学都有关联,对我有很大的诱惑力,当时我就觉得自己是真正找到感兴趣的事了。”王灏说。

大学毕业后,王灏借了一笔钱去德国留学。但到德国第一天,他就后悔了。“这个地方的风土人情,我一点也不喜欢,房屋设计也是一种产品主义的气质,构造太紧,没有深度和诗意。还有,这地方的姑娘也不是我喜欢的样子。”王灏半开玩笑式地说起自己的三年留学生活,称自己一直在为生计奔波,简直“不堪回首”。唯一的可取之处,就是他导师Pesch送给他的一句话:做事要有焦点。他听进去了,并受用至今。

在此之前,王灏始终对外来事物抱着一种吸收兼容的态度,什么都好,什么都可以。但因为这句话,王灏的中国情结在建筑上彻底展露出来。对于中国文化的偏爱,王灏有他的固执。“如果说国外的哲学体系是逻辑的,那么中国的哲学体系则是情感的,它是松的,有深度的,譬如易经、老子、王国维的文章,你可以从中参悟到很多人生哲理,他们倡导的是一种生活方式。平时我也研究佛学,虽然我不信,但我很迷恋书中谈及的生活态度。而对于建筑,亦是如此。我希望我盖的房子,能有一种清贫的气质,半庙半宅的那种。”王灏说。

谈及中国传统建筑的消亡,王灏有自己的想法。他说:“中国人对城市的记忆很短暂,古人向往的都是陶渊明笔下‘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的世外桃源,可见我们对乡村是有依恋和乡愁的,现在,我身边的很多朋友已经离开大城市投向大自然,很快,乡村农居将会迎来它的黄金时代。”

每一栋房子都是每个阶段的自己,未来理想是在全国各地农村盖起100幢农居房

当年,王灏在春晓盖的三栋房子,取名回家系列,最出名的是库宅,最神秘的则是柯宅,最爱的则是自宅,专为母亲建的。五一期间,记者在王灏的自宅里见到他,这趟回来,他带着老婆和孩子,参加同村邻居的一场婚礼。进门时,他从门外采了一把油菜花,随手插到茶几的花瓶里,旁边则摆着一套他母亲结婚时的茶具,还有几本王国维的书,整个房子新旧之间融合得自然而朴素。王灏说:“这原来是两间一层楼的小平房,我们村里有一个习俗就是儿子一定要把父亲的房子重新盖一遍。一是希望我妈妈住得舒适些,二是我自己隔三差五也能小住几天,于是就有了这栋自宅。”

“妈妈住着还习惯么?”我们问。“我妈还好的,住得挺习惯,现在村里人参观完就会说‘嗯!这个房子设计得还是蛮大气的,就是墙面没粉刷而已。’”王灏告诉记者,自宅里满墙的红砖是他最喜欢的一部分,摒弃了繁复的修饰,保留了一些老的不能再老的家当。正是这个外表简陋的房子,获得了2013年德国《世界建筑》杂志奖励新晋建筑师的最高奖项。

回想起当初建这栋房子的经历,王灏感叹“像是感受到一种召唤。”彼时,王灏就职于同济设计院,工作光鲜收入稳定,但他并不安于这样。“那时候一有空就坐大巴来往于上海和春晓,体力和脑力常常不堪负累,觉得自己像一个苦行僧,也不知道这么拼是为了什么。先是替我表弟盖了库宅,再是我姨妈家的柯宅,最后想想也该给自己盖一栋,花了整整三年时间五十多万元盖了自宅,这其中花费的心力实在是太多了,但房子盖好了,我也心安了。”而让王灏意外的是,房子盖好后三年,因为网络的一组照片,它们火了,王灏也火了。

如今全国各地的客户找上门来请王灏设计。采访那天,王灏带着记者去看他最近很满意的一个设计项目,客户是朋友的朋友,房子就在离他家十分钟车程的村里。才盖了一半的青砖房,200多平米,低调地隐藏在一片老房子中,进门时有点惊艳,整个屋子被几根造型各异的楼梯分割成多个空间,顶部照例留了气口。“再好的房子,室内室外也要有气流上的互动,形成一个微循环,令人感动的永远是那些非常微妙的风,微妙的光线的反射。”出门时,王灏摸着青砖房隔壁的一间老屋子说:“新房子都是有火气的,等过个十年二十年,它的外墙也会像这间老屋子一样,墙面布满青苔,缝隙长出杂草,这样的建筑才是真正有生命的。”

侃侃而谈了近2个半小时,王灏坦言:做建筑师这么多年,也常常总结回顾自己的作品,再看五年前的库宅,这幢房子就像当时的自己,年轻激情四溢,现在的自己慢慢沉稳,像自宅一样,热爱朴素极简主义,不过没关系,每一栋房子诚实又生动地照出了当时的自己,这样想想也是挺有意思的。至于未来的理想,就是能在全国各地的农村里,盖起100幢农居房,每一幢都能结合当地的文化,有专属于它们的味道。

文章来源:网络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