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再生水已成为北京第二水源

2015/05/182787 作者:佚名
导读:1999年持续干旱以来,北京市水资源紧缺形式日益严峻,为缓解水资源紧缺形势,北京市注重扩大非常规水源的利用,雨水利用初具规模,再生水已成为北京市第二大供水水源。

1999年持续干旱以来,北京市水资源紧缺形式日益严峻,为缓解水资源紧缺形势,北京市注重扩大非常规水源的利用,雨水利用初具规模,再生水已成为北京市第二大供水水源。
  增强再生水生产能力,扩大再生水利用
  截至2014年底,北京市已建成万吨以上的污水处理厂45座,污水处理能力达409万立方米/日。此外,北京市已建成建筑中水工程792处,运行能力达10万立方米/日。
  2014年北京市再生水利用量达8.6亿立方米,其中自建建筑中水年利用量达3000万立方米。在城区有9座热电厂间接冷却循环用水全部利用市政再生水替代了新水源,工业年利用再生水达1.8亿立方米。再生水利用量已占全市总供水量的22%,再生水已成为北京市的主要水源之一。
  大力兴建雨洪控制与利用工程,扩大雨水资源利用
  北京市从1998年就开始了雨水收集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实践。2003年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与北京市水利局联合签发了《关于加强建设工程用地内雨水资源利用的暂行规定》,2006年北京市水务局、发改委、规委等8委办局联合签发了《关于加强建设项目雨水利用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各类建筑物、广场、停车场、道路、桥梁和其他构筑物等建设工程项目,均应进行雨水利用工程设计和建设。
  2012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北京市节约用水办法》规定: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的节水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多年来,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雨水利用工作,市领导多次现场调研和指导,并强调要狠抓集雨工程建设,把集雨工程建设纳入到城市建设之中。为推进雨水利用工程建设,相关部门编制完成了有关技术标准与规范7项。
  截至目前,北京市已建成各类雨水利用工程2150处,其中城镇雨水利用工程1050处。2013年 2014年又新建23座立交桥下雨水调蓄池,蓄水能力新增近13万立方米。此外,北京市城镇地区2.2万公顷的公共绿地、市政人行步道透水地面铺装等,为减少地面径流、促进地下水入渗也发挥了极大作用。2013年全市雨水综合利用量达1.83亿立方米,其中城镇利用量1.04亿立方米,农村利用量7937万立方米。
  建筑小区、公共建筑雨水收集利用。将屋顶、主干道路硬化面积的雨水进行收集,收集的雨水汇集到雨水收集池中,用作小区绿地灌溉、道路喷洒。
  学校雨水收集利用。例如,北京市第十四中学在操场修建环形沟,将操场、屋顶和路面雨水收集至蓄水池,用于操场浇洒和绿化。
  广场、公园雨水收集利用。在人行步道、休闲广场、自行车道、露天停车场等铺设透水地面,绿地建设成下凹式绿地,并将园内建筑屋顶等硬化面积形成的雨水径流汇集于人工湖等雨水收集利用装置,用于绿地灌溉、景观环境等。
  雨水滞、蓄利用工程。利用河湖、坑塘等,在洪峰期,滞蓄调控雨洪排放时序,有效削减排洪峰值,减轻城市排水压力。例如,坝河千亩湖雨水利用项目,建蓄滞洪湿地,削减坝河、亮马河洪峰,缓解下游排水压力,实现蓄洪与水资源利用的双重功能。

文章来源:造价通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