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港漂买房记:香港总价太贵 深圳买房回报率低

2015/05/20582 作者:佚名
导读:在香港似乎并没有产权年限这一说,理论上产权是永久的,如果是50年以上的房子,政府会强制要求业主进行外墙维修,维修后房子看上去焕然一新。……

港漂买房记:香港总价太贵 深圳买房回报率低

上周六的香港阴雨绵绵,林丹(化名)和马茜(化名)一同坐上了去深圳的东铁线,她们此行的目的是考察深圳的楼盘,如果看到合适的会考虑出手。她们觉得,这个机会,不能再错过了。

2015年4月26日,由港铁物业发展(深圳)开发的“港铁天颂”开盘,当天推出的600套房源被来自香港和内地的将近3000名购房者一抢而空,该楼盘最小户型大约89平方米,售价为360万港元。无论是舒适度还是售价,这个楼盘的性价比看上去比香港的房子好多了。

看到这则新闻,自从2013年就开始关注深圳楼市的马茜变得非常焦虑。早在2013年,她已经开始看遍深圳北站附近大小楼盘的情况,当时该区域还处于建设区,周边很荒芜,楼盘价格大约在每平方米1万至2万之间,而现在,这个地区房价已经飙升到每平方米4万了。

林丹和马茜一样,都是已经取得香港居留权但还未拥有香港身份的“港漂”一族。而在这一轮的深圳楼市爆发中,“港漂族”是一支重要的力量——由于在港的时间不长,还没有足够的实力在香港买楼安居,而与香港比邻而居的深圳便成为置业的首选地。

今年是马茜到香港的第5年。2010年,马茜从山西来到香港读书,当时租住的是一套位于香港大围的70平方米、楼龄快50年的唐楼,那一套房子当年租金7700港元/月,她和其他三个从内地到香港念书的小伙伴合租,人均不到2000元人民币,这对从内地来的马茜来说已经是天价房租,可没想到这仅仅只是个开始。

2011年,马茜开始在香港参加工作,当时一套50平方米的两居室租金为9000港元,跟小伙伴合租后每月加上水电煤、网络花费了她工资的一半。她回忆起第一次见房东,冒昧地问这套房子多少钱,房东太太骄傲地说,300万港元!对马茜来说,这又是一个天文数字。随后在香港生活几年后,马茜终于发现,300万港元的房子差不多是香港最差的房子了。

对于从内地到香港的人来说,香港的房价简直不可思议,平均房价都在每平方米10万港元左右,最重要的是,用户体验太差:香港密密麻麻的楼宇让人窒息,而即便花了几百万买下一套单位,也只有30平方米左右。有资料显示,香港人均居住面积是东亚最小,只有15平方米。

“这么小的空间还要我花那么多钱,我真的过不去心里这道坎,买了就觉得很亏,而且对于香港总有一种过客的感觉,身边的人都在不断离开。”马茜说。

像马茜这样存在过客心态的人不在少数,根据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011年人口普查主题报告,过去10年,内地来港定居未满7年的人出现负增长,平均每年-4.2%,而香港整体人口的增长率为0.4%,说明内地到香港的人口在不断流失。

马茜觉得,不知道自己哪一天也会像身边的朋友一样,一失业就回内地发展了。她总是很羡慕内地的同学,离家近、日子过得轻松开心,而对于港漂来说,尽管都是华人社会,但与香港文化的真正融合却非常艰难——他们既无法接受内地随地乱吐痰的类似乱象,也无法像香港人一样可以无忧无虑地讲着烂gag(意思是“冷笑话”)。

这种比较差的归属感,一再阻碍了马茜在香港置业的想法。

原本以为港漂族的减少可以让房价稍微回调一些,但2012年,香港特区政府突然宣布:非香港永久居民及所有公司购买香港住宅,需要缴付15%的买家印花税,这令原本还在纠结是否要买房的马茜和林丹大受打击。

根据香港入境处规定,在香港连续居住满7年才能成为香港永久居民,所以像马茜和林丹这样在香港居住不足7年的港漂如果要买房就必须缴纳15%的买家印花税,这意味着即便是400万港元的房子,马茜和林丹这样的身份需要再缴纳60万港元的买家印花税,这彻底让马茜和林丹死了心。

但她们身边的朋友却还有奋不顾身地一头扎进香港楼市的,这几位朋友宁愿多给买家印花税,也要赶上楼市上升的班车,对此马茜当年不以为然,还劝诫其他人要引以为戒,警惕楼市风险。

但香港楼市又一次出乎大家意料,2013年到2015年,香港楼市大幅上涨。根据中原城市领先指数,从2013年1月至今,该指数累计上涨22.3%至141.37的水平,这个数据显示香港大部分的房子价格上涨了至少20%。

而就在最近,随着股市的大涨,香港楼市又开始了新一轮疯狂。新闻都在不断播放着各种各样的成交价破纪录——在香港青衣长安邨的一套海景公屋,未补地价的价格达到了335万港元,如果计算入地价,其实每平方呎价格高达12528港元,即每平方米约13.2万港元,成为香港最新的公屋王。

这样的新闻每天都在刺激着马茜、林丹这样的港漂族,为什么不早些买楼呢?

马茜好不容易存够了首付却又因为房价的暴涨再次上不了车。工资每年不到5%的涨幅已经远远赶不上香港房价的上涨速度。

“越耽误越买不起房,这次我一定要买房。”马茜说,她和林丹终于下定决心,今年一定要买房,哪怕选择在深圳买。

深圳买房也不易

上周六,准备多时的马茜和林丹踏上了开往深圳罗湖的东铁线。

在此之前,马茜请教了多位资深买房人士,对深圳的各个片区都做了大量功课。最近香港人的投资热情却都到了以深圳北站为中心的周边社区,以至于深圳龙华区的房价由2013年的每平方米1万多涨到了4万多,那个区域还有大量待开的新楼盘,虎视眈眈地盯着香港人的荷包。

马茜从一位熟悉深圳楼市的朋友那里了解到,龙华区未来还会有不少新盘推出,由于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都比较匮乏,所以朋友认为现在龙华区的市场价有虚高成分,因此马茜直接放弃了在深圳高铁站附近看房的想法。

马茜在另一位朋友的指点下,了解到深圳罗湖区资源密集,不仅有多所省级重点小学,还有多家三甲医院,于是她挑选了罗湖某著名省一级重点小学附近的小区,约好中介周末看房。

在开往深圳罗湖的东铁线上马茜和林丹感叹,早买房的人现在已经轻松地实现了财务自由。中介小伙陈先生热情地介绍起了周边的房子,陈先生做地产代理行业接近10年,其间错过无数买房机会,他透露,就在她们看完房后,他就要出手他人生第一套房。

陈先生感叹,当年跟他同样身无分文的同行,由于抓住了房地产行业的机会,当年由20万起家,在深圳通过炒房现在身家已经超过5亿元,而他现在只买了一套20平方米、位于福田区的小房子。

在介绍完以后,马茜打开网页复习看中的小区,她看中了罗湖附近的一个小区,均价在每平方米3.5万元左右,总价大约200万人民币。这一单价对于现在的香港来说,简直是青菜价!

但随后,马茜打开了内地的房贷计算器,如果她需要购买这一套200万的房子,首付需要60万,按照利率5.65%来计算,按揭20年,每月需要供款9749.41元。而这种房子每月的租金只有4500元,意味着每月马茜需要再供款5249.41元。

在深圳没有工作的马茜,比起在深圳有工作有住房公积金的朋友小A,就完全失去了竞争力,假设小A同样也买这套200万的房子,小A贷款的年息仅为3.75%(公积金贷款利息),每月需要供款8300元,如果出租得租金4500元,意味着小A每月仅需供款3800元。

马茜又用香港的房贷计算器计算了一下,如果把这60万换成75万港币,能在香港买多少钱的房子呢?答案是300万港元的房子。

香港目前普遍的贷款利率是2.15%,假设马茜买了300万港元的房子,首付两成60万港元,加上印花税、律师费、代理佣金、屋契等费用,所需要的首期费用大约70万港元。同样是还款20年,马茜每月只需要供款12718港元,而且一套这样的房子租金一般在10000港元左右,马茜每月需要月供2718港元左右,相比5249元人民币(约6561港元),负担会轻很多。

而且,对于马茜和林丹这种在深圳没有工作的人士,如何拿到内地商业贷款也是一个问题。目前,尽管各家内地银行都在香港有分行,但两地银行真正实现互通似乎还不是那么方便。

在看过深圳某学区房以后,马茜和林丹发现,即便是在省重点小学校门口的小区,租金也只有3000元至3500元。而且,房子出租后,看上去残旧不堪,破破烂烂,有种再也不能住人的即视感。

马茜和林丹都是在香港资深的“租房一族”,很难接受这种房子,但中介却一直在旁边说,这房子特别好租,属于一房难求的程度。

马茜简直不敢相信,她又拿起计算器算了一下,如果是200万的房子,租金算4000元,那么租金回报率为2.4%。而同样是香港一套300万港元的房子,租金可以达到大约10000港元元,那么租金回报率就有4%。1.6个百分点看上去似乎没多少,但对于总价很高的房子来说,这个回报率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

在深圳罗湖区,随处可见1990年左右建的房子,这些房子看上去已经破旧不堪。但是,据中介介绍,这些房子平均售价每平方米在3.5万元左右,且产权只剩下十多年。

在香港似乎并没有产权年限这一说,理论上产权是永久的,如果是50年以上的房子,政府会强制要求业主进行外墙维修,维修后房子看上去焕然一新。马茜回忆她曾经租住的恒基地产旗下的一个1991年建成的单位,看上去跟新房几乎一样。

但马茜看到深圳2004年建成的房子,感觉像是香港至少40年以上楼龄的房子。这又是马茜非常担忧的一点。

抱着这种对比心态,马茜决心最后跟中介看一所位于东门的房子,这所大厦门口贴满了警惕盗窃的标语,让马茜倍感不安。

经历了忙碌的一天,一无所获,周六晚上马茜决定跟林丹打道回香港。

此次的深圳买房之旅多少让马茜和林丹有些失望。按照马茜的计划,先用手中有限的钱在深圳买套房,如果不考虑出租,可以先让父母从老家过来居住,这样也方便来港探望女儿及小外孙——身为独生女,自己自从到香港求学并结婚成家后,父母成了名副其实的空巢老人。

但即便做足了准备,似乎一时半会儿在深圳买房也是难以实现的。与父母近距离团聚,只好再往后推一推了。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