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西藏(西北部、南部、东北部、昌都地区)、四川西部和西北部(马尔康,理塘,巴塘,道孚)、青海(柴达木、河源地区)、新疆南部(昆仑山、塔什库尔干)、甘肃西北部、西部、中部(肃北、兴隆山,漳县、岷县)和陕西西部(陇县)。主要生于低山和高山湿润草地、泥炭地或石砾坡地。海拔1600-5500米。在陕西是初次记录。在陕、甘可生于海拔较低处。分布于锡金、印度北部、克什米尔地区、苏联哈萨克等地。
此种分布很广,变异也很大。通常所见的茎高数厘米至十余厘米,有几个或1个头状花序 (f. caulescens),有时无茎,叶较小,头状花序无柄,单生于莲座状叶丛上 ( f. nanum) 后者与此种的原始记载 (C. B. Clke, l. c.) 相符合,也常见于四川西北部(马尔康)。这些变型都有较大的头状花序,花后增长而有青白色的冠毛,和直立而少数的苞叶,故极易辨认。此种与小火绒草 L. pusillum Hand. -Mazz. 和黄白火绒草 L. ochroleucum Beauv., syn. L. leontopodium 有密切的亲缘,前人曾记述这些种的一些中间类型(如 L. nanum-pusillum Hand. -Mazz. 见于昆仑山,L. nanum-leontopodium Hand. -Mazz. 见于昆仑山、天山及西藏西部)。
生境 | 生境: 高山草甸, 高山湿润草甸, 高山石坡, 河滩, 湖边沙地, 山坡草甸, 石地, 石坡, 亚高山草甸, 沼泽草甸 |
海拔下限 | 2800 |
海拔上限 | 5000 |
是否中国特有 | 否 |
是否引种栽培 | 非人工引种栽培 |
国外分布 | 克什米尔地区; 前苏联; 印度北部; 印度西北部 |
国内分布 | 内蒙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新疆自治区, 四川省, 西藏自治区, 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