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建设美丽镇海,我们在行动

2018/09/06342 作者:佚名
导读:2018年6月5日 是我国的第四个法定环境日 今年环境日的主题是: 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 但你造吗? 在建设美丽镇海的征途上, 我们镇海人民也一直在行动呢! 今天,让我们在环境日即将到来之际, 了解一下美丽镇海建设的方方面面

2018年6月5日

是我国的第四个法定环境日

今年环境日的主题是:

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

但你造吗?

在建设美丽镇海的征途上,

我们镇海人民也一直在行动呢!

今天,让我们在环境日即将到来之际,

了解一下美丽镇海建设的方方面面吧~

2003

开始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首提“生态镇海”建设。

2004

出台《镇海生态区建设规划》。

2007

创建成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2012

区第十三次党代会将“生态环境整治”列为首要战略。

2014

创建成为“国家级生态区”。

2015

创建成为浙江省“森林城市”。

2016

区第十四次党代会将“生态驱动 环境提升”列为首要战略,出台《镇海区实施生态驱动提升发展环境五年行动计划》。

2017

出台《党政机关生态环境保护职责规定》及《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明确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构建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的责任体系。

2018

出台《镇海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17-2025)》及《镇海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实施方案》,力争2019年通过创建现场考核,2020年创建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2017年,环境空气优良率81.5%,较2013年75.3%明显提高,2018年第一季度环境空气优良率86.7%。大气特殊(有机)污染因子浓度总体达标率99.9%。

◎2017年,地表水主要污染物氨氮、总磷浓度分别较上年下降35.8%、24.3%,3个劣Ⅴ类断面、51个劣Ⅴ类小微水体全部消除。

◎2017年,工业企业雨污分流改造899家,沿街店铺整治971家。到2018年5月,1100余家企业完成雨污分流改造,工业园区雨污分流管网覆盖率98%。

◎2017年,整治提升“低小散”行业企业212家,清理违反环保法律法规建设项目510余个。

◎2017年,行政处罚环境违法行为220起,罚款1029.74万元,首次突破千万元大关;行政拘留12人,刑事拘留1人;办结环境污染信访投诉991件。

◎到2017年底,全区环境监控联网企业172家,污染源数据监控点463个、视频监控点211个。

◎2017年,全区森林覆盖率28%。城市绿地面积2899公顷,绿地率45.5%;公园绿地面积335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5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47.9%。

2016年12月,镇海区第十四次党代会召开。区委书记林雅莲在报告中提出:加快推进“一区两带三园”建设,深入实施生态、创新、城市化、民生“四驱动”,实现环境、产业、功能、福祉“四提升”,努力把镇海建设成更具竞争力的港口强区,打造成更有幸福感的品质之城。

这是继“生态环境整治”战略后,镇海区新一届领导班子再次将“生态驱动”列为首要战略,重申“生态是镇海最大的民生,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坚持生态文明建设一张蓝图画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

随后,按照完善生态功能布局、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生态承载能力、健全生态监管机制的总要求,制定出台了《镇海区实施生态驱动提升发展环境五年行动计划》,明确深化五水共治行动、强化清洁空气行动、开展清洁土壤行动、构筑生态安全屏障等重点工作任务及一系列具体举措。

近年来,镇海区以“清洁空气行动”为统领,针对煤灰扬尘、化工废气、电厂烟气、机动车尾气、露天焚烧等涉气污染开展治理。

通过设置防尘网、喷淋头、洗车台等硬件设施,落实短驳加盖、大风停工、动态保洁等管理制度,采取控制吞吐总量、搬迁装卸泊位、压缩煤场空间等根本措施,四年削减煤尘近90%。目前,道路和建筑扬尘也已列入重点监管范围,实行与煤尘同等控制标准。

在“十二五”期间累计削减4000余吨有机废气基础上,2016年启动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三年计划,55家化工企业累计投入1.9亿元开展治理,70家企业通过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减排无组织废气,至2017年底减排VOCs近1990吨。

在脱硫脱硝稳定运行基础上,2016、2017年镇海电厂、久丰热电、镇海炼化、富德能源等电厂(电站)继续开展超低排放改造,进一步削减大气污染物排放。

为了应对垃圾露天焚烧造成的空气污染,2017年在绕城高速沿线安装8套城郊烟气监控系统,通过自动化监控手段及配套响应机制,及时处置垃圾露天焚烧行为。

2014年以来,镇海区根据省市统一部署,启动“五水共治”(清洁水体)行动,开展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等工作。

针对总长382公里的242条大小河流及322个小微水体,相继开展清三河、剿灭劣V类水、创建污水零直排区等攻坚行动。2014至2016年累计投入52亿元资金实施31项重点工程,2017年又投入16.7亿元推进147个治水项目。

通过清淤、换水、除源、截污、纳管、固岸等综合治理和河长制、动态保洁、第三方养护等制度配套,全区地表水中氨氮、总磷等主要污染物浓度大幅度下降,先后通过“清三河”、剿灭劣V类水达标验收。全区工业污水处理率100%,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覆盖率接近100%。

2016年以来,以13个工业园区1000家企业雨污分流改造为突破口,全力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力争2018年率先在宁波市达到创建目标。到2018年5月,已有1100余家企业完成雨污分流改造,工业园区雨污分流管网覆盖率达98%,九龙湖镇、澥浦镇、庄市街道和石化区提前达到零直排标准。

近年来,土壤污染防治越来越引起重视。镇海区编制了《镇海区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开展20家企业土壤调查,进行采样分析、风险排查。对金甬腈纶、阿克苏诺贝尔后海塘厂区地块土壤进行修复。

结合土壤污染调查和防治,2017年率先在宁波市开展区域地下水监测,在52家重点企业设置92个监测井、在各镇街道一般区块设置22个监测井,全面监测评估地下水及土壤污染状况,掌握了翔实的第一手资料。

为了缓解固废对土壤的污染压力,不断完善固废危废基础设施。除了发挥中科绿电垃圾焚烧、大地环保危废处置、华清环保固废填埋等原来设施作用,目前正在推进大地环保100吨/日危废焚烧处置三期项目、石化区500吨/日污泥干化焚烧项目、四明化工高COD有机污水制水煤浆等项目建设,有效缓解固废处置压力。

多年来,镇海区累计投入2.6亿元,建成单条宽度在200米以上的海天、镇骆、雄镇、清风和绕城“四横一纵”生态防护林带,总面积达962公顷,共植150万株左右树木。

在此基础上,还实施生态林带提升工程,建成海天林带一期、“商帮寻根”永旺精品线一期等工程。宁波植物园、镇海市民广场、西大河公园、世纪大道沿河景观、绿轴体育公园、蛟川体育公园等一批林带绿地生态景观综合体脱颖而出。2015年,镇海被命名“浙江省森林城市”。

到2017年,全区森林覆盖率达28%,平原绿化15000余亩;城市绿地面积2899公顷,绿地率45.5%;公园绿地面积335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5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47.9%。

“森林基金”是镇海造林绿化一大特色。目前“森林基金”已有469家企事业单位、14000多名个人捐款,基金总额达3500余万元,共资助22个造林绿化项目。

近年来,镇海区始终坚持“5+2”“白+黑”无缝执法模式,强化节假日和夜间等特殊时段检查,形成日巡夜查、零点行动、绿剑行动常态化,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2017年,行政处罚环境违法行为220起,罚款1029.74万元,移交公安15起、行政拘留12人、刑事拘留1人。全年处置环境信访投诉991起,清理违法违规项目513家。

发挥“智慧环保”作用,构建区域环境高科技自动化监控体系。到2017年底,全区环境监控联网企业已达172家,污染源数据监控点位463个、视频监控点位211个。

2017年,镇海区还在全市率先出台《党政机关生态环境保护职责规定》和《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明确了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构建了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的工作责任体系。

切实维护公众对于环境保护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是镇海区生态环保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通过环境信息发布会、环保民情日记和“生态环保在行动”村社巡回宣讲活动,及时发布环境信息,向市民、志愿者和企业主宣讲治水剿劣、环保法律政策和科普知识。以六五环境日为契机,每年编印《镇海区生态环保市民手册》,制作展览图板,开展广场系列活动。

依托镇海环保微博、微信发布最新信息,开展环保法律、政策和科普宣教,同时受理、答复网民的咨询投诉。保持与网民互动,每年开展环保知识有奖问答和“我的蓝天日志”“我的碧水日志”等线上参与活动。

在发布环境信息基础上,组织绿丝带、黄背包等志愿者组织和热心市民,开展煤灰扬尘整治监督、五水共治巡查、环境民情日记和环保开放日等线下参与活动,使公众参与成为我区生态文明建设的不竭动力。

根据《镇海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17-2025)》,今年已实质性启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

目标

2020年前创建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力争2019年通过现场考核验收。

任务

打造安全稳定的生态空间体系,

构建生态“美”

发展绿色高效的生态经济体系,

凸显产业“美”

维育洁净秀美的生态环境体系,

打造自然“美”

构建宜居低碳的生态生活体系,

共享城市“美”

构筑系统高效的生态制度体系,

彰显政策“美”

培育繁荣先进的生态文化体系,

传播人文“美”

举措

设置41项创建指标,安排六大亮点工程和42项重点项目,总投资约213亿元。

责任

20个区级部门和各镇、街道、园区分工负责。

丨来源:镇海环保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