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艇的安全问题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因为潜艇不同于水面舰艇,水面舰艇发生事故后尚有逃生的机会,而潜艇一旦发生事故,由于救援难度极大,经常是艇毁人亡。即便是科技发达的今天也没有非常有效的救援方式,所以事故的结局常常是悲惨的。
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潜艇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大国海军中担任重要位置,然而由于潜艇的复杂性以及所处环境的危险性,事故时有发生。前不久,阿根廷的圣胡安号潜艇就发生严重事故,当时潜艇在进行日常训练时,不幸在南大西洋海域失联,至今都下落不明。
迄今为止,圣胡安号已经失踪长达3个月,虽然阿根廷仍然继续搜救,近日更是宣布悬赏4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2500万元之巨,吸引更多的私营企业参与到搜救过程中,希望可以获得一些线索。参与搜救的国家最多时达十多个,飞机舰艇上百艘之多,但遗憾的是至今都没有任何发现。
这艘潜艇的下落成了个谜,但据阿根廷海军公布的消息称,失事前艇长曾连续7次发出求救信号,在最后一次传出消息称,海水已经涌进通风系统,并导致艇内蓄电池短路起火。说明此刻艇内官兵不仅要面临着冰冷的海水,还要应对发生的火灾。随后这艘近3000吨的常规动力潜艇就失去联系,艇上44名官兵也下落不明。
美国军事专家分析指出,事发时南大西洋海浪高达6米,潜艇通风阀或许因为故障而无法关闭,几百吨甚至是上千吨的海水顺着通风管道涌进潜艇,巨浪不断拍打着艇体,蓄电池的短路引起火灾,消耗着本来就不多的氧气,最终潜艇沉在幽暗的海底。
其实,早在上世纪80年代,苏联核潜艇就曾发生过海水倒灌事故,当时由于一名不熟悉潜艇的军官误按了通风阀,导致数千吨海水涌入核潜艇,最终艇毁人亡。我国也曾发生过此类严重事故,361号潜艇在上浮充电过程中,通风阀意外自动关闭,功率强大的发电机瞬间将艇内氧气吸光,艇上70名官兵全部遇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