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官搭民烧青花瓷

2018/09/06102 作者:佚名
导读:在彩瓷的各类品种中,粉彩最蓬勃发展,官民窑同时烧造,是唯一能与瓷器的主力军“青花”抗衡的。说了那么多彩瓷,其实,烧造量最大、使用最广泛的还是青花瓷。清代的青花瓷器以康雍乾时期最为精美,尤其是康熙朝。 前面介绍过清初时期的历史背景,顺治十一

在彩瓷的各类品种中,粉彩最蓬勃发展,官民窑同时烧造,是唯一能与瓷器的主力军“青花”抗衡的。说了那么多彩瓷,其实,烧造量最大、使用最广泛的还是青花瓷。清代的青花瓷器以康雍乾时期最为精美,尤其是康熙朝。

前面介绍过清初时期的历史背景,顺治十一年(1654),御器厂开始恢复烧瓷,民窑也逐步恢复规模生产。顺治年间,仍沿袭明末采取的临时应急措施,“有命则供,无命则止”。官窑生产时停时续,所以官窑瓷器并不多见。顺治年间延续明代的“官搭民烧”制度,主要烧青花瓷器,钴料用浙青,釉色灰暗。

官搭民烧是明代嘉靖时期兴起的,因为御器厂难以完成宫廷下达的烧造任务,就把一部分瓷器分派给民窑去完成。这种权宜之计,后来变成了一种制度。明代以太监为督窑官,他会挑选条件最好的民窑,占据最好的窑位,令民窑代烧。烧成后,对成品进行严格的检验,稍有瑕疵就令民窑赔补。而且,还专将“细腻脆薄,最为难成”的瓷器交予民窑烧造,一旦烧不好,就要赔钱,或者到御器厂购买合格的瓷器来顶替。明代的官搭民烧,虽然形成了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但还是打开了官民交流的一个窗口,开始了互动。

到清康熙十九年(1680),清军平定三藩之乱已奠定胜局。当年,开始烧造御用瓷器。康熙帝解除了明代限制民窑生产的种种禁令,延续官搭民烧的制度。官窑器完成了制坯成型的工序,然后在民窑中搭烧,完成后付与费用。

康熙中期在青花浙青料中掺入了云南产的珠明料,使发色特别亮丽。您看我馆展出的“康熙青花十八学士图三足笔筒”、“康熙青花枯枝花鸟纹梅瓶”,这是八大山人的画风,小鸟都瞪着眼睛,表示对时事的不满。因为战争,康熙时期有很多刀马人的画片,您看故宫藏“康熙青花空城计图盘”。

清康熙 青花十八学士图三足笔筒

清康熙 青花枯枝花鸟纹梅瓶

清康熙 青花空城计图盘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雍正青花瓷也使用浙青,但造型和装饰与康熙青花挺拔、遒劲的状态不同,代之以柔媚、俊秀的风格。雍正帝特别勤政,除了批阅奏折,最大的乐趣就是赏玩瓷器。据档案记载,他曾多次规定瓷器的造型、花纹图案,不仅要求烧成的瓷器各部分尺寸适度,而且重视气势和神韵,讲究轮廓线的韵律美,烧造的御用瓷器必须经他审定。您看观复展出的“雍正青花封侯图琵琶尊”、“雍正青花轮花缠枝海浪纹折沿洗”和“雍正青花波斯锦地纹壮罐”。

清雍正 青花封侯图琵琶尊

清雍正 青花轮花缠枝海浪纹折沿洗

清雍正 青花波斯锦地纹壮罐

唐英在乾隆时期做督窑官时,官搭民烧已经成为宫廷御用瓷最普遍的生产方式,御窑厂逐步成为产品的设计部门,后续的生产、烧制由民窑完成,形成合作关系。这样,御窑厂的主要精力都放在新品开发、研制上,不用牵扯精力去烧造。也正是这个原因,使唐英可以发明57个新品种,将清代瓷器的精美推到巅峰。

乾隆时期的青花瓷也使用国产浙青料,早期发色与雍正青花差别不大,略见晕散,但比雍正时期稳定;中期呈色稳定明快,为纯蓝色;后期呈色较为厚重沉闷,无明快清丽之感。乾隆朝的瓷器纹饰注重富贵、喜庆,风格艳俗,您看观复展出的“乾隆青花皮球花佛八宝纹天球瓶”、“乾隆青花九狮纹玉壶春瓶”,还有“乾隆青花荷塘纹贯耳尊”。嘉庆以后的青花瓷,就走下坡路了。

清乾隆 青花皮球花佛八宝纹天球瓶

清乾隆 青花九狮纹玉壶春瓶

清乾隆 青花荷塘纹贯耳尊

清代御窑厂的瓷器大都由民窑烧造完成,促进了民窑瓷器生产的大发展。那么,瓷器的生产过程是怎样的呢?以青花瓷为例,下篇接着说。(待续)

难以置信的瓷器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