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地质公园专栏】云步桥和仙人桥

2018/09/06156 作者:佚名
导读:云步桥的飞瀑 (四眼龙拍摄) 云步桥在快活三里的北首。原为木桥,民国年间改为石桥。此处四周嶂峦迭翠,山势险要,苍松翠柏,浓荫布地,加以溪流淙淙,清音悦耳,风景十分诱人。因常有云雾弥漫萦绕,人行桥上如在天际,故而得名。 (范宏亮拍摄)

云步桥的飞瀑

(四眼龙拍摄)

云步桥在快活三里的北首。原为木桥,民国年间改为石桥。此处四周嶂峦迭翠,山势险要,苍松翠柏,浓荫布地,加以溪流淙淙,清音悦耳,风景十分诱人。因常有云雾弥漫萦绕,人行桥上如在天际,故而得名。

(范宏亮拍摄)

桥北为著名的“云桥飞瀑”,中溪流水像从云间奔流而来,沿着4米高的陡崖直泻而下,溅珠迸沫,生云化雾,尤其夏秋多雨季节,悬崖飞瀑,犹如垂练千匹,蔚为壮观。明代诗人陈凤梧有诗道:“百丈崖高锁翠烟,半空垂下玉龙涎。天晴六月常飞雨,风静三更自奏弦。”,清代康熙皇帝登泰山时也曾写下<百丈崖观瀑>诗一首:“悬崖千尺响奔湍,锏道嶒动石澜,仿佛青天有风雨,松荫漠漠逼人寒”,对这里的山水景色备加赞誉。传说宋真宗封泰山时曾路过这里,被此处的月色泉声的优雅景致所吸引,命人在瀑头石坪凿穴支帐住宿,后人因此命此石坪为“御帐坪”。

(刘水拍摄)

云桥飞瀑的形成与云步桥断裂的南侧分支断裂密切相关。该断裂走向为北东东80°,倾向南东,倾角85°。桥北侧飞泻瀑布的4米高断崖就是断裂的断层面,断崖上方的“御帐坪”是断裂的上升盘,断崖下方的云步桥所在地是断裂的下降盘,上盘下降下盘上升,显示正断层的性质。

(王德全拍摄)

人们来到云步桥,不仅可以观赏到云桥飞瀑的胜景,领略云步桥周围的秀丽景色,饱览众多的摩崖刻石,同时,还可以看到断裂的露头,了解到云桥飞瀑的成因,研究断裂的性质和特点,抚思和想象当年断裂活动的壮丽情景。真可谓几多诗情画意,几多科学的探索。

仙 人 桥

(范志祥拍摄)

仙人桥位于瞻鲁台西侧,是岱顶的重要景点之一。该桥呈近东西方向,横架在两个峭壁之间,长约5米,由三块巨石巧接而成。相互抵撑的三块巨石,略呈长方形,大小约2~3立方米,桥下为一深涧,南侧面临万丈深渊,地势十分险要,集险、奇、峻于一体,令人望而生畏。明末萧协中曾赋诗赞曰:“三石两崖断若连,空濛似结翠微烟。猿探雁过应回步,始信危桥只渡仙”。

(范志祥拍摄)

三石巧接成桥,既非天仙的垒砌,又非出自建筑师或能工巧匠之手,而是大自然的杰作。仙人桥东西两侧绝壁的岩石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侵入岩,名为粗斑片麻状二长花岗岩,它成为该桥的天然桥头堡,而构成桥身主体的三块巨石,中间的一块是一种长英质的脉岩,其旁侧的两块都是粗斑片麻状二长花岗岩。

(青山拍摄)

那么这三块巨石又是如何巧接成桥的呢?原来,在该处的粗斑片麻状二长花岗岩中含有一条近南北向延伸的宽约5米斜长角闪岩残余包体,而这个斜长角闪岩残余包体中又夹有一条形态不甚规则、宽度不一的长英质岩脉。当时,由于此处的岩石受到构造应力作用,节理十分发育,其中两组垂直节理和一组水平节理表现最为突出,从而把岩石切割成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岩块。同时,由于上述岩石的岩性不同,抗风化剥蚀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如斜长角闪岩它的主要矿物成分角闪石,在风化作用下极易发生水解,生成一些铁的氢氧化物和粘土物质,并不断被流水搬运离开原地,而粗斑片麻状二长花岗岩和长英质岩脉的主要矿物成分均为长石和石英,质地致密坚硬,抗风化剥蚀能力较强。因此,在早期的风化剥蚀和流水搬运过程中,遭受强烈风化破坏的斜长角闪岩首先被风化、分解、搬运,结果造成其两侧已成为岩块的粗斑片麻状二长花岗岩处于临空状态,并在重力作用下向中间倒塌,而滚落下来的两块粗斑片麻状二长花岗岩岩块恰巧被残留下来的长英质岩脉的一块岩块所支撑,形成了三石衔接支撑的状态。随着斜长角闪岩不断被风化剥蚀,以及流水的不断搬运和下切,便在桥下面形成了一条深涧,而巧接在一起的三块巨石则和两侧峭壁相互顶拱支撑,处于一种力学平衡状态牢牢地紧靠在一起,从而形成了今日所见到的深涧绝壁悬仙桥的奇异景观。

(四眼龙拍摄)

三石巧接是外力风化剥蚀和重力崩塌共同作用的一种偶然的巧合,自然界中常有这种巧合现象,正是这种偶然巧合塑造了许多令人难以置信的奇观异境。当你知道了三石巧接成桥的由来之后,不仅为仙人桥奇妙的景观所陶醉,而且也定会为大自然这种神奇造化赞叹不已。

(泰山祥云拍摄)

编辑:刘蓓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