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语据说出自“桥梁泰斗”茅以升之口。安济桥,即河北赵州桥,是我国最负盛名的现存古桥,观音桥能与安济桥相提并论,当然不是等闲之桥。
观音桥在江西星子县境内庐山南麓的栖贤谷内,建于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至今已有千年,《中国古桥技术史》载有此桥,《中国科学技术史·桥梁卷》(下称桥梁卷)对其记载较详。1988年,观音桥被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栖贤谷是庐山山南的一条大峡谷,因此,观音桥又名栖贤桥,谷内有始建于南齐永明七年(489)的栖贤寺。栖贤寺背依石人峰,面临栖贤谷,是庐山山南的五大丛林之一,寺东数百步处有玉渊潭,三峡涧水注入潭中,玉渊潭之下还有深不见底的金井潭,栖贤寺为庐山一胜景,唐代的李白、白居易都到过此寺,并留下诗句。观音桥跨建在三峡涧的金井潭上,桥刚建成时,也称三峡桥,后来因为桥南建了一座观音阁,才被叫成观音桥。此桥建成之后,文人墨客诗咏不绝,单是在宋代,著名的文人苏轼、苏辙、晁补之、王十朋、杨万里、朱熹等,都有诗咏三峡桥。黄庭坚写有《栖贤桥铭》,并在桥下数十米处的砥石上题“三峡涧”三字,至今仍存。
曾经来宁波做过官(明州观察推官)的北宋诗人陈舜俞,也写过《三峡桥》诗,赞叹此桥建造之神奇,认为天上的牛郎织女,只要将建造此桥的工匠请了去,就不须再等这每年一天的鹊桥会了:“谁将巨斧凿大石,突兀长桥跨苍壁。行车走马安如山,下视龙门任淙激。寄言牛女勿相疑,地下神工犹更奇。唤取河边作桥栋,一年不必一佳期。”所以,观音桥不是今天才出名,而是当年就已蜚声天下了。
观音桥的桥基落在三峡涧两岸的巨岩上,桥位极高,桥面平直,遥看如悬于空中。古人曾形容桥位之高,用瓶子盛五升水,从桥上向下倒水,等到瓶内水已倒空,最早倒出瓶口的水才到达水面:“或云,以瓶贮水五升许,从瓶嘴中泻出,缕缕下注,瓶竭,水乃注涧底。” 因为岩基巨大,南面的拱脚前面还空出一块平台来,围有石栏,游人能顺着西侧的台阶走到拱下细观此桥。平台上刻着“金井”二个大字。
观音桥的拱券砌置形式与赵州桥一样,为并列砌置,此形式在江南非常少见,而尤为特别的是,观音桥的每块券石都有凹凸子母明榫,有两头凹进的、两头凸出的,也有一头凹进一头凸出的。凹凸子母明榫,是非常古老的做法,在我国现存古桥中,已是孤例。观音桥南北向架跨,测得拱券净跨10.40米。七道单券并列,花岗石石质,东起每道券石宽分别为0.65米、0.58米、0.61米、0.70米、0.61米、0.57米、0.65米,加上券间石缝,总宽4.44米。券石厚0.89米(桥梁卷:净跨约10.33米,厚95厘米)。七道单券的宽度,以中心一道最宽,然后两边各三道的宽度对称。中心一道用15块券石,靠中心的两边各为16块,其余外侧四道各为15块,且基本呈对称排列,共有券石107块。由此可见,当初建桥时,应该是先砌好中心一道,然后是两边对称砌筑。中心一道的每块券石平均重量已超过2吨,其它几道也都接近2吨。
因为南北岩基的高差较大,北头岩基之上只用二层基石。为保证拱券稳定,西侧底层基石有一过梁伸至相邻岩上。南头则在岩基之上砌筑成须弥座形式,以补齐与北头的高差。须弥座基高0.87米,束腰高1.16米,加上上沿,须弥座总高2.24米。须弥座上沿石已有一半碎落,可以看见中间五道有凸榫插入其中,而边券则无榫,平置其上。须弥座束腰宽5.67米,上沿宽6.00米。桥梁券称:“拱券为九道单券并列砌筑,现东西两侧已各毁一道,存七道。”但从南头拱基的须弥座宽度来看,似无九道可能;若是九道,北头西侧的外券,也会落在过梁之上,故原为九道单券,不知出自何依据。
现在的须弥座上刻满了后人的题书。
桥下的券石上有建桥题刻,中心一道刻:“维皇宋大中祥符七年岁次甲寅二月丁巳朔建此桥,上愿皇帝万岁,法轮常转、雨顺风调,天下民安,谨题。” 靠中心的二道单券正中券石上刻:“建州僧文秀教化造桥”、“福州僧德朗勾当造桥”。据称,券石上还有造桥工匠的姓名,“江州匠陈智福、智海、弟智洪”,可惜未能拍得。桥北数十步,有一眼泉水,称招隐泉,“茶圣”陆羽评其为天下第六,故名天下第六泉,至今终年不涸。
相比于安济桥曾经落架大修,拱券重砌,“南有观音桥”,更是名不虚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