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赏器论道 ——温博瓯瓷展上看瓯瓷与瓯窑

2018/09/06186 作者:佚名
导读: 图2五代青釉瓜棱纹带盖执壶 上周落幕的“器道之约——胡嗣雄的瓯窑收藏与美学现象”展览是温州博物馆精心策划举办的一场民间收藏文物展,讲述了我市收藏家胡嗣雄收藏瓯窑瓷器的曲折经历和生动故事,展示了瓯窑瓷器的文献记载、胎釉特征、造型和纹饰演

图2五代青釉瓜棱纹带盖执壶

上周落幕的“器道之约——胡嗣雄的瓯窑收藏与美学现象”展览是温州博物馆精心策划举办的一场民间收藏文物展,讲述了我市收藏家胡嗣雄收藏瓯窑瓷器的曲折经历和生动故事,展示了瓯窑瓷器的文献记载、胎釉特征、造型和纹饰演变以及所取得的丰硕研究成果。精美绝伦的近百件瓯窑瓷器,赢得了社会各界好评,反映出温州民间收藏家对于本土瓷器的高度认同和收藏保护的自觉,以及对于自身收藏实力的自信。展览还引发了器道关系、美学现象、文化自信以及产业创新等方面的探讨。

图3北宋青釉瓜棱纹带盖瓶

瓯瓷之“器”:

釉色、褐彩与造型

釉色是瓯窑青瓷区别于越窑、婺州窑等瓷窑的主要特征。西晋潘岳《笙赋》曰“披黄苞以授甘,倾缥瓷以酌醽”,其中“缥瓷”有可能即指瓯窑青瓷。缥,指淡青或浅青色。淡青的缥瓷釉色,浸润青翠,简雅冲淡,温蕴内敛,迎合了魏晋时期贵族士大夫阶层秀骨清相的审美观念,亦如两宋江南烟雨,氤氲变幻,散发诗意。

图4东晋青釉褐色点彩双系尊

展出的东晋青釉双复系盘口壶(图1)器表釉色淡青透明,莹润开冰裂纹,如帛般呈“缥”色,呈现出玄妙空灵的美感。五代青釉瓜棱纹带盖执壶(图2),圆润如瓜,淡青色釉面,莹润透明,无处不显现五代宋人追求雅逸纯粹的审美情趣。北宋青釉瓜棱纹带盖瓶(图3),釉面细腻,犹如婴儿肌肤,修长的造型、淡雅的釉色,传递出天然去雕饰自然美。

图5东晋青釉褐彩鸡首壶

釉下褐彩装饰是瓯窑青瓷的另一重要特征。魏晋时期出现褐色点彩,或许是一种偶然的 “缺陷”,然而其强烈的色彩突破了单一的釉面色彩,首开釉下彩装饰的先河。于是,窑工们有意识地将褐色点彩进行规律组合。瓯窑青瓷褐彩装饰不仅产生时间早,延续时间长,而且纹样丰富,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发展过程,从单纯的点彩到条形绘彩,到斑块施绘,再到写实描绘,最后到随意绘饰,呈现出清晰的艺术演变发展脉络。

图6唐代青釉褐彩水盂

展出的东晋青釉褐色点彩双系尊(图4),口沿与颈部有规律地装饰褐色点彩,疏密有致,为同类器物所罕见。东晋青釉褐彩鸡首壶(图5),鸡冠、眼珠、嘴角处点饰褐彩,壶身先刻三角形草叶纹,再施以褐彩,这种装饰手法为目前所仅有,体现出瓯窑工匠丰富的艺术想像力。唐代青釉褐彩水盂(图6),腹部等距离绘饰三块褐彩斑,如同水墨画的晕染效果。五代青釉褐彩急须(图7),直口带盖,肩部有管状横把,是一种煮茶壶。北宋黄裳《龙凤茶寄照觉禅师》诗云:“寄向仙庐引飞瀑,一簇蝇声急须腹”。壶嘴部位绘饰的褐彩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图7五代青釉褐彩急须

造型是“器”之形,是“道”的载体。东晋,瓯窑青瓷造型趋于规范化、定型化,种类丰富,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动物造型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特点。此后,无论是魏晋风度,还是大唐气象、宋代雅逸,无不体现出“器”形之演变和审美情趣的更替。

图8三国青釉堆塑谷仓罐

展出的三国青釉堆塑谷仓罐(图8),是一种为死者储藏粮食的明器,堆塑繁复,官员出行、婚娶场面、宴乐鼓吹、亭阁楼台、飞禽走兽、倡伎优伶、高鼻深目胡人等,为我们研究三国时期温州的社会经济、文化和丧葬习俗提供了例证。三国青釉兽首三足洗(图9),底置三个兽首足,腹外壁贴饰三个衔环铺首,器形硕大,规整大气。南朝青釉四复系莲瓣纹盘口壶(图10),器形修长,三层凸弦纹呈竹节形,与莲瓣纹、四复系组成繁复图案,拓宽了器物的美感深度。

图9三国青釉兽首三足洗

瓯窑青瓷功能丰富,以日用饮食器皿为主,但也有明器、文房用具、闺房用具、茶具、酒器等。北宋青釉双鱼榼(图11),腹部捏塑对称双鱼,敢于突破陈规,运用贴塑、刻划、压印等多种装饰手法。北宋青釉莲瓣纹粉盒(图12),是胡嗣雄先生收藏的第一件瓯窑青瓷精品,纹饰犹如盛开的莲花。

图10南朝青釉四复系莲瓣纹盘口壶

瓯窑之“道”:

研究、创新与发展

瓯窑陶瓷器历史悠久,根深枝茂。《易经·系辞》:“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我们需要拨云见雾,深入研究不同时期瓯窑“形而下”之“器”,考察这些瓶瓶罐罐产生、发展、成熟、演变、转型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自然环境状况,以及它们所凝聚的东瓯先民的智慧、才艺和情感,所承载的东瓯地域文化,在价值认同和文化尊重的基础上,探究它们“形而上”之“道”,如存在之道、器用之道、兴盛之道等,在全国各地普遍重视产业发展的大背景下,推动瓯窑抓住机遇,创新发展。

图11北宋青釉双鱼榼

首先,我们要加强基础研究。目前采用传统研究方法较多,采用科技研究方法太少;综合研究较多,专题研究、实地调查太少;单打独斗研究较多,团体合作研究太少。瓯窑还有许多方面需要深入研究,如早期窑址分布,瓯窑与越窑、龙泉窑的关系,南宋瓯窑褐彩纹饰,历代瓯窑瓷器胎釉化学成分等。随着瓯窑研究学院、瓯窑文化博物馆的建立,研究工作将得到加强。

其次,筑巢引凤,宣传推广。加快瓯窑小镇建设,统一规划、研发结合、文化与旅游结合;引进民营资本,引进研究、制作、烧造、推广等各方面优秀人才;公私联合,举办瓯窑、龙泉窑、石湾窑等瓷器展览;组织企事业单位和工艺美术师参加竞赛,参加工艺美术、文博类展销会推广会。整合资源,举办瓯窑、瓯菜、瓯塑、瓯绣、瓯剧等“瓯”文化节。

图12北宋青釉莲瓣纹粉盒

再次,交流学习,创新发展。古代瓯窑,数度起落。民国,温州西山陶瓷厂一度辉煌。当今,如果继续走传统瓷器的老路,很难有大发展,应该紧密结合市场,开发系列产品,如餐具、茶具、文玩、香道器具,宗教、陈设用品、家装、时尚艺术品等,并与绘画、雕塑、建筑等工艺美术产品行业共同创新;加强交流,向景德镇窑、龙泉窑、耀州窑、石湾窑等产业发展较好的瓷窑地方学习。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