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瓷器收藏中的釉彩分类

2018/09/06234 作者:佚名
导读:明、清两代是中国彩瓷高度发展繁荣的鼎盛时期。彩瓷分釉上彩和釉下彩两大类别。釉下彩绘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的长沙窑。长沙窑用褐、绿、蓝彩在瓷胎上绘画,花纹有各式圆点组成的图案,花鸟、人物、走兽、诗词等,技法娴熟,构图美观,为瓷器的装饰开辟了新的

明、清两代是中国彩瓷高度发展繁荣的鼎盛时期。彩瓷分釉上彩和釉下彩两大类别。釉下彩绘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的长沙窑。长沙窑用褐、绿、蓝彩在瓷胎上绘画,花纹有各式圆点组成的图案,花鸟、人物、走兽、诗词等,技法娴熟,构图美观,为瓷器的装饰开辟了新的蹊径。

然而,长沙窑所烧制的是青釉釉下彩绘瓷,与后世的白釉薄胎彩瓷风格迥异。到了宋、金时期,彩瓷又有了新的发展,磁州窑系的白釉黑彩、白釉酱彩、绿釉黑彩、白釉红绿黄彩,定窑的白釉黑彩、白釉红彩、白釉金彩、黑釉金彩,吉州窑的白釉褐彩等,品类繁多,风格各异,绘画题材也极为丰富,包括各种图案,如飞禽、走兽、花鸟、鱼虫、人物和诗词等,构图新颖活泼,画风自然潇洒。除了红、绿、黄彩和金彩绘于釉上外,其他均为釉下彩。

元代景德镇的青花瓷器是这一时代最负盛名的釉下彩瓷。釉下青花最早虽然出现于唐代,但唐宋的青花瓷,其实都不成熟,产量很低,流传不广,只能说是初创阶段。

到元代,青花瓷成为景德镇的主要产品。元青花的胎釉是在宋代青白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它比北方磁州窑系的白瓷胎质明显坚薄,釉质光润明亮。釉下用青花描绘各种繁丽的花纹,再罩一层白中微闪青色的透明釉,用高温一次烧成。这时的青花色泽幽雅明快,青翠披离,快人感官,令人赏心悦目。

明代出现了唐、宋以后中国制瓷业的第三个历史高潮,这时的景德镇已发展成为天下窑器所聚的全国性瓷业中心,故有“有明一代,至精至美之瓷,莫不出于景德镇”之说,特别是彩瓷生产的突飞猛进,揭开了数千年来陶瓷史上崭新的,也是最为光辉灿烂的一页。

清代彩瓷在明代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不断创新,工艺上精益求精,取得了许多新的成就,超过了以往各个时代,达到了我国彩瓷艺术的最高峰。

然而,清代顺治年间 公元1644 1661年 ,由于社会战乱的原因,景德镇官窑瓷器生产已经处于停滞状态,因而流传下来的官窑产品极少。但这一时期民窑的上等青花和釉上彩瓷细品,质量完全可以和康熙早、中期的作品媲美,色调深浅浓淡、变化多端、层次丰富、青翠明快。可惜,一般收藏者很难一睹顺治青花的真容。

釉上彩——指在已烧好的素器上进行彩绘,再入窑经600—900℃的温度烘烤而成,因彩绘在釉上,故名。最早见于宋代,明清景德镇窑釉上彩广泛应用,品种有斗彩、五彩、粉彩、珐琅彩等。

釉下彩——指在胎体上彩绘之后,再罩上一层无色透明釉,入窑经高温(1300℃左右)一次烧成,因彩绘在釉下,故名。釉下彩最早见于唐代长沙窑青釉褐绿色彩绘瓷器,元代景德镇窑的青花、釉里红瓷,使釉下彩工艺更臻完美,明清两代青花成为瓷器生产的主流。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