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励志】全年送外卖17136单!杭州跑单王为儿子买下一套房!

2018/09/0660 作者:佚名
导读:今年的杭州,雪下得比往年大些,也冷很多。 48岁的冯本军特意买了个手机防水袋,他每天运动在电瓶车上,随时随地要用到手机,有了防水袋,用起来放心多了。 他是“饿了么”的外卖小哥。 早上9点多,外卖小哥们聚集在文一西路一家米线店门口,区域负

今年的杭州,雪下得比往年大些,也冷很多。

48岁的冯本军特意买了个手机防水袋,他每天运动在电瓶车上,随时随地要用到手机,有了防水袋,用起来放心多了。

他是“饿了么”的外卖小哥。

早上9点多,外卖小哥们聚集在文一西路一家米线店门口,区域负责人给大家买了包子当早饭。右一就是跑单王冯本军。

一个月前,冯本军拿下公司2017年度杭州“跑单王”称号,全年累计送外卖17136单。他说,真正算下来,这个数字还不太准确,去年如果不是为了丈母娘,请了12天的假,跑单很有可能破20000单。

冯大哥每天要送近50单,骑车120公里。

他送外卖的区域在文一西路骆家庄附近,覆盖范围约3公里,去年他电瓶车的总里程达到40000公里左右,他开玩笑说,别人在手机里玩“贪吃蛇”,他是在玩现实版的“贪吃蛇”。

约他那天,他提出来说:“我基本空不下来,你要不找辆电瓶车,不然撵不上我。”

见面是大雪天,文一西路高教新村对面的米线店。这里是外卖小哥聚集的地方,每天他们在这里吃完早饭后,各自接单、各奔东西。

当天早上9点多,零下1℃,冷飕飕的。

跑单王冯本军当天接的第一单是送水果 摄影 记者 董吕平

负责人小周买了13个肉包,放在塑料保温箱里,结果当天来了20个人,根本不够吃!只好先来的先吃,后来的再去买。有个小哥吃了一个不够,自己花钱又买了3个。他说,早饭要简单吃,中饭没时间吃,晚饭要撑起肚子吃。

冯大哥赶在吃早饭之前,就去送外卖了。

我从米线店老板那里借了辆电瓶车,一路跟在冯的车后,发现根本跟不牢。冬天的雪一过夜,马路就像溜冰场。

第一单是给文二西路一家音像店送水果,单上显示,水果店离他1公里距离,但要经过很多小巷子,冯骑上车就出发,根本不用地图导航,熟门熟路。

“不知道路,干不了这行!”冯大哥清楚地记得,两年前入行,第一天才跑了12单,第二天28单,第三天37单,第四天后,基本每天保持在40单以上。

水果店老板一见到冯大哥,笑嘻嘻地说,水果快好了,等下。冯大哥眼疾手快,直接上手帮老板切水果,做成水果拼盘,水果店的沙拉酱、水果要如何切,冯说,他见多了,套路都懂。

送水果的路上,冯大哥已经规划好了顺路的商家,先要到哪个商家接单,然后再走哪条路顺道,全在他脑子里,“你只管跟牢我好了,时间算不好,超时就可能被投诉。”

冯大哥每年也会接到十来个投诉,这让他有些无奈。

“有些投诉真让我们不知道怎么办,例如说有次送到人家楼下,结果人家出去喝酒了,让我等20分钟,可是我要是等他,后面的外卖也要超时了,结果被他投诉,扣了200块。”

扣的钱相当于冯大哥一天的外卖提成,像冯大哥这样的级别在公司属于“王者荣耀”,级别低的还有“青铜”“白银”等,只要客户一投诉,不仅级别积分会下降,公司一周的外卖提成补贴以及每个月的活动补贴全部“砍掉”。

当天没下雪,但风劲很足,骑车速度一快,风打过来,就像从脸上刮皮似的,天热的时候,冯脸上晒得能冒油,一到冬天,脸上又像是一层层的老树皮,被风雪刮得都裂开了。

第二单送的是德加公寓,外卖送到6楼。小区路窄弯道多,冯大哥像进了自己小区一样,骑了没多久,我跟不上了,他一路等了两次,到了单元楼,冯大哥赶时间,直接一路小跑。一旁遛狗的大伯忍不住回头看,还以为出了事,狗都吓到了,汪汪朝着冯叫,他穿的靴子踩在冰冻的雪上,几次差点摔倒。

到了楼下,冯大哥按了门铃,上楼梯也是跑,有时连跨两个台阶,即便如此,外卖还得双手捧着,尽量稳些。“里面有汤汁,洒到袋子上,有时也会被投诉。”

我好不容易爬到5楼,冯大哥已经到了6楼,顺着门的“咯吱”声,我赶紧探头往上看,从半开的门缝里伸出来一只纤细的手,还没来得及细看,外卖已经拿到了,当我回过神时,冯大哥已经转身下楼了。

“我一没文化,二没学历,凭啥能在杭州呆,只能靠苦力,蛮干。”冯大哥说。

冯大哥在这一行年纪算大的,48岁,接近半百了,他的同事大部分来自农村,江苏、重庆、安徽、湖北、云南都有,年纪大的56岁,年纪小的19岁。

像冯大哥一样的外卖小哥很多,多半都是半路转行。

一个来自山东的同事,之前做过快递,时间比较固定,改做这行的原因很简单,时间自己能掌握。有一次送外卖,对方是个小姑娘,声音呢喃细语,催他赶紧送过来。“师傅,你还不来啊,你说我要不要给你一个差评呢?”姑娘一连打了三个电话,他经不起姑娘这么“温柔”的催单,赶紧先把姑娘的外卖送了,结果其他的外卖超时。

冯大哥服务的这个片区负责人小韩说,顾客点单多半都以预计送达时间为准,但其实并不是规定这个时间一定要送达,但服务行业就是这样,只要对方认为你态度不好,你只能认栽。

辛苦归辛苦,外卖行业的待遇相对也不算差。

春节临近,冯大哥的两个同事各买了轿车,一辆比亚迪宋、一辆本田思域,打算开车回家过年。“在杭州都是骑电瓶车,买辆车开老家,也算是有点面子。”小韩说。

干这行之前,冯大哥在老家务农,玉米、水稻、小麦,样样都会,后来老乡介绍他来杭州,先在工地搬砖,起初只有1000块一个月,后来一直跟着这个老板干,时间久了,感情出来了,辞职之前,冯大哥工资在5000块左右。

2015年,老乡介绍他干起了送外卖的工作。“只要钱多,我都肯干。”

这些年的努力没有让冯大哥白费,去年冯大哥的大儿子结婚,他把攒下的钱给大儿子在老家买了一套房,花了50多万元。

冯大哥来杭州已经15个年头,当年他来杭州时,小儿子才1个月,转眼现在上初中了。他说,下半辈子的目标就是给小儿子攒一套房子的首付。

“大儿子有了,总要给小儿子也备着点,家里两老也都80多岁,这就逼着我每天送外卖送外卖,有压力才有动力……可能就是因为这个,我成了所谓的跑单王。”

本文编辑:商碧芸

来源:都市快报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