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3日,海南海口,车辆在海府路面顺畅行驶。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交通运输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入推进绿色交通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绿色交通发展的目标。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浙江金华,共享单车成为市民出行的绿色交通工具。龚献明摄/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和城镇化水平快速发展,汽车市场出现供需两旺的局面,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引发了能源、环境、交通拥堵等一系列问题。绿色交通作为一种高效能、低排放的生产方式同时也是消费方式,逐步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
绿色交通的核心在于提高交通运输的能源效率,改善交通运输的能源结构,优化交通运输的发展方式,最终实现交通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从绿色消费的角度,通过经济、行政、技术等措施,可以降低单车排放强度和使用强度,提高交通运行效率,引导居民绿色出行,从而实现交通系统节能减排。
1、机动车成城市大气污染重要来源
随着城市交通需求的不断增长、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成为我国城市居民的日常交通工具,保有量不断增长。根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统计,截至2017年3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首次突破3亿辆,其中汽车突破2亿辆,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全国有49个城市汽车保有量超过100万辆,北京、成都、重庆、上海、苏州、深圳6个城市的汽车保有量更是超过300万辆。
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给城市环境和交通运行带来巨大压力。《中国机动车环境管理年报2017》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机动车排放污染物初步核算为4472.5万吨,其中一氧化碳3419.3万吨,碳氢化合物422.0万吨,氮氧化物577.8万吨,颗粒物53.4万吨。汽车是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总量的主要贡献者,其排放的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超过80%,氮氧化物和颗粒物超过90%。环境保护部发布的城市大气颗粒物源解析结果则表明,北京、上海、杭州、广州和深圳的机动车排放为首要来源,占比分别达到31.1%、29.2%、28.0%、21.7%和41.0%。南京、武汉、长沙和宁波的机动车排放为第二大污染源,分别占24.6%、27.0%、24.8%和22.0%。重污染期间,机动车排放的贡献率比日常情况更为显著。机动车污染已成为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是造成灰霾、光化学烟雾污染的重要原因。
2、统筹“车、油、路”降低污染排放
绿色交通的本质是建立维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交通体系,以满足人们的交通需求,以最少的社会成本实现最大的交通效率。而通过“车、油、路”统筹,采用经济、行政、技术等综合措施,降低单车排放强度和使用强度,提高交通运行效率,引导居民绿色出行,可以实现交通系统的节能减排。
逐步严格单车排放标准,确保车辆稳定达标,是加强机动车污染源头控制的重要手段。自2016年4月1日起,全国按照分区、分时、分类的原则,逐步实施第五阶段机动车排放标准。2016年12月,《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标准发布,并将于2020年在全国实施。在不断加严新车排放标准的同时,我国也加快了高排放在用机动车淘汰步伐,为新车发展提供了更多环境空间。
与传统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可以减少两成的碳排放,减少一半的城市空气污染,节能减排优势明显,因而得到政府和产业界的支持和关注。早在2010年10月,我国就将新能源汽车产业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应用和产业化。为加快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与应用,国家还对新能源汽车实施财政补贴政策。按照《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到2020年,我国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将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
车用油品质量是影响机动车污染物排放的关键因素,是确保车辆尾气达标排放的重要保障。国务院及相关部委高度重视油品升级问题,2017年1月起,我国开始全面供应国Ⅴ标准车用汽柴油(硫含量不大于10ppm),北京、辽宁、上海等东部地区11个省市2016年1月提前供应。
道路交通需求管理主要通过采取科学管理的手段,引导居民合理的出行行为,优化交通出行结构,从而实现交通系统的节能减排。
为合理控制机动车保有量,我国上海、北京、贵阳、广州、天津、杭州、深圳等大中型城市采取了汽车限购政策。限购措施一方面限制了传统汽车的快速发展势头,一方面有力推动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对交通行业节能减排发挥了重要作用。
机动车年均行驶里程数据对机动车排放有重要影响,而我国乘用车年均行驶里程偏高、使用强度偏大,直接影响排放总量。各地为加快黄标车和老旧车淘汰,陆续出台了黄标车及老旧车限行政策。截至2016年底,共有189个地市出台并实施黄标车区域限行或车牌尾号限行政策。
在控制私家车的同时,各地还纷纷加大了公共交通的投入力度,开展公交都市建设,推动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除常规公交车外,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得到快速发展,运营线路增多、客流持续增长、系统制式多元化、运营线路网络化的发展趋势更加明显。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大陆地区共30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总长度达4152.8公里;共有58个城市的城轨线网规划获批,规划线路总长达7305.3公里。
3、促进交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2013年9月,国务院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要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合理控制机动车保有量,通过鼓励绿色出行、增加使用成本等措施,降低机动车使用强度。为促进城市交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从绿色消费的角度提出以下建议:
科学调控机动车保有量及结构。综合城市经济发展、城市规划、环境承载能力等情况,制定交通车辆发展规划,防止盲目增长。可通过经济手段对车牌等进行有效管理,提高车辆的拥有成本,促进交通车辆的合理发展。在我国部分城市施行的汽车限购政策,已被证明可以有效控制机动车保有量的增长速度。在控制保有量快速增长的同时,还要积极调整交通车辆保有结构,通过补贴、减免税费等,鼓励购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淘汰更新黄标车及老旧车辆,推动交通车辆协调可持续发展。
合理降低交通车辆使用强度。通过征收拥堵费及排污费、提高燃油税和停车费、高速公路差别化收费等经济手段,提高个人交通成本,适当限制个人车辆出行总量,积极引导交通车辆出行向公共交通转变,也是降低个人车辆使用强度的有效手段。通过征收拥堵费,一方面可以有效缓解交通拥堵、改善空气质量,一方面还可以为交通发展、环境改善筹措资金。
发展公共交通及慢行交通系统。推动绿色交通发展,除了科学调控机动车保有量及结构、合理降低交通车辆使用强度外,加快轨道交通、快速公交(BRT)等大容量快速公共交通运营系统的建设,应是政府发力的重点。扩大公交专用车道网络,提高公共交通的快捷性、舒适性和可及性,创造良好的出行环境,可以增强公共交通的吸引力,让更多人愿意选择公共交通出行。此外,通过普及自行车和步行专用道,鼓励居民骑行共享单车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倡导低碳、环保、健康的出行理念和方式,也应成为政府推广绿色生活方式的重要举措。
(作者:马冬,系环境保护部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重点项目办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