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生物合成黄芩素 我们还需要种植那么多黄芩吗?

2018/09/06348 作者:佚名
导读: 从2015年开始,黄芩价格一直走高。2017年黄芩的在地面积和产新总量,仅是2015年的三分之一,已降至近15年以来最低。全国产新总量不足万吨,陈货库存仍有万余吨,而全国目前的年用量已达2.8-3.2万吨,供需缺口已经显现,急需进行生产

从2015年开始,黄芩价格一直走高。2017年黄芩的在地面积和产新总量,仅是2015年的三分之一,已降至近15年以来最低。全国产新总量不足万吨,陈货库存仍有万余吨,而全国目前的年用量已达2.8-3.2万吨,供需缺口已经显现,急需进行生产的恢复。这似乎是中药材流通端对黄芩认知的共识。

不过,中科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学研究中心的一个中外合作科研团队2017年8月成功解析了黄芩素的生物合成通路,这意味着传统中药黄芩的活性成分——黄芩素可以从药用植物中提取,有望通过人工合成得到。中药材的活性成分有望实现人工合成,意味着可以更加低成本、高效率地研制出创新性药物。也就是说,如果能工业大规模合成黄芩素,黄芩鲜货的需求将大大减少。我们先看看中药材天地网统计的黄芩的鲜货需求量。

近年来鲜品黄芩提取物市场发展迅速,提取厂用量一直处在上升通道,他们大多用2-3年生的鲜黄芩,也有用1年生的。仅山东鲜黄芩的年用量就上万吨,产品主要销往国外用于牙膏和工业原料。再加上其它厂家提取需求,其鲜品用量就达几万吨。

如果这样,黄芩原料需求萎缩,黄芩价格失去支撑,这两年高价刺激,未来行情惨淡。能如笔者预测的那样?其实,高价刺激种植,未来价格下跌是肯定的,但原料需求减少,可能还需比较长的时间。工业端大批量合成有很多困难。

首先,中药材发挥作用的机制尚未明确,具体哪些基因参与合成的过程,这还是一个“黑箱”。其次,生物合成的过程需要建立在“设计-合成-测试-学习”的反复试错基础上,但我国合成生物技术的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

这就是最近比较火热的“药用植物4.0”概念。药用植物1.0是人类认识植物、采摘植物;药用植物2.0是人类在认识植物、采摘植物基础上制造功能植物;药用植物3.0是人类在认识植物、采摘植物、制造功能植物过程中,了解其功能和组分,进行加工;药用植物4.0是了解植物、物种和药效之间的作用机制,研究药用植物的各种组学之间的关系,包括组学与组学、组学与形态、组学与生态、组学与药效等。通过“药用植物4.0计划”建设药用植物的种质网络学平台和药效网络学平台,形成以精准药效研究为目标的种质资源大数据中心。

如果,这种合成技术能在工业端大规模实施的话,虽然对原料端的提取是严重打击,但依然是我们愿意看到的。毕竟这种中医药现代化项目可以极大的提升我国计算机、自动化、物理、人工智能等多学科的综合实力。这样看,短期内,黄芩原料需求依然呈现上升态势,短期内价格继续上涨是大概率事件。但是长期来看,生物合成技术是大势所趋,降低成本,保证含量同时提升科技含量。

www.zyctd.com

中药材天地网原创

点击“阅读原文”去天地网网站发布供求、查看最新价格、行情资讯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