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学习一味中药是河南国医医学研究院整理总结出来的一套便于记忆的中药学习方法。这里是一个适合所有中医爱好者交流学习的平台。本方法集图文、鉴定、炮制、相似药性鉴别等为一体,实时关注中医药学,每日为您分享一味,觉得我们文章不错的可以分享给更多的爱好者,亦可关注我们查看更多历史消息,我们有更多惊喜等着您!
1、秦艽:qin jiao
请输入图片描述
2、相似药性简单鉴别
请输入图片描述
秦艽别名麻花艽。性味:辛、苦,凉。归胃、肝、胆经。功效: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退虚热。主治:风湿痹痛,中风半身不遂,筋脉拘挛,骨节酸痛,湿热黄疸,骨蒸潮热,小儿疳积发热。
防己别名粉寸己。性味:辛、苦,寒。归膀胱、肺、脾经。功 效:祛风止痛,利水消肿。主 治:风湿痹痛,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疹疮毒。
秦艽和防己 共性为:味辛、苦,性寒凉,祛风湿,止痹痛。差异为:秦艽质润,为“风中之润剂”,既能祛风湿,止痹痛,舒筋通络;又能退虚热,清湿热,阴虚发热,骨蒸潮热,小儿疳积发热,湿热黄疸。防己具有较强的利水消肿作用,也常用治水肿,小便不利,脚气肿痛及湿疹疮毒。
3、别名
麻花艽、小秦艽、大艽、西大艽、左扭、左拧、西秦艽、左秦艽、萝卜艽、辫子艽
4、产地
甘肃、陕西、山西、四川、云南等地。
5、性状鉴别
呈类圆柱形,上粗下细,扭曲不直,长10~30cm,直径1~3cm。表面黄棕色或灰黄色,有纵向或扭曲的纵皱纹,顶端有残存茎基及纤维状叶鞘。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略显油性,皮部黄色或棕黄色,木部黄色。气特异,味苦、微涩。
请输入图片描述
6、性味归经
辛、苦,凉。归胃、肝、胆经。
7、性能特点
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退虚热。
8、功效主治
风湿痹痛,中风半身不遂,筋脉拘挛,骨节酸痛,湿热黄疸,骨蒸潮热,小儿疳积发热。
9、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g;或浸酒;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撒。
10、注意事项
久痛虚羸,溲多、便滑者忌服。
11、现代研究
秦艽根含秦艽碱甲(龙胆宁碱),秦艽碱乙(龙胆次碱)和秦艽碱丙(Gentianol);还含龙胆苦苷(Gentiopicrin)、当归苦苷挥发油等。
12、药理
(1)抗炎作用:秦艽碱有抗炎作用,其作用是通过神经系统以激动垂体,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而实现的。
(2)抗过敏作用:秦艽碱甲能明显减轻组胺对豚鼠喷雾引起的哮喘及抽搐,显示抗组胺作用。
(3)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秦艽具镇静、镇痛、解热及抑制反射性肠液分泌的作用。
(4)对心血管系统作用:秦艽碱甲能降低豚鼠血压,其降压作用随剂量加大而增加,无快速耐受现象,阿托品及切断迷走神经不能阻断此种作用。因此降压作用可能为直接抑制心脏的结果。
(5)对糖的影响:秦艽碱甲能使大鼠、小鼠的血糖显著升高,并使肝糖原明显下降,该作用随剂量加大而增强。此作用可能主要通过肾上腺的释放所致。
13、中药经典附方
(1)治背痛连胸:秦艽7.5克,天麻、羌活、陈皮、当归、川芎各5克,炙甘草2.5克,生姜三片,桑枝15克(酒炒)。水煎服。(《医学心悟》秦艽天麻汤)
(2)治风中经络而痛:羌活7.5克,当归10克,川芎5克,熟地15克,秦艽、白芍(酒炒)、独活各7.5克。(《不知医必要》秦艽汤)
(3)治黄:秦艽50克。细锉,作两贴子,以上好酒一升,每贴半升,酒绞取汁,去滓。空腹分两服,或利便止。(《海上集验方》)
(4)治虚劳潮热,咳嗽,盗汗不止:秦艽(去苗、土)、柴胡(去苗)、知母、甘草(锉、炙)各50克。上四味,粗捣筛。每服15克,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圣济总录》秦艽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