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射灯的区别
▼
筒灯和射灯外形上看起来很相似,
但它们在很多方面都不同,
究竟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选用体积小,
形状多变的LED作为光源后,
筒灯和射灯就演变成了一体化灯具。
一旦成为灯具,
就要从型和光两个维度来考量。
1
【型】
▼
筒灯:一个垂直向下发光的小型灯具
射灯:可调节方向的灯具,聚光到一个小范围区域,起到重点照明的作用。
2
【光】
▼
当不再过度追求“一灯亮全屋”时的均匀照明,筒灯和射灯就从“曾经流行的”“回型边沿吊顶”中走上了“更为宽广的舞台”,提供了家居生活中光的层次质感,气氛的营造,重点的突出,细节品质的还原,甚至是均匀的照明。
为了提供这些不同的生活所需灯光场景,
就需要对光进行精细的控制,
灯具通过「光束角」这个属性来实现。
以光上来讲,
筒灯和射灯没有明显的界限,
以光束角的度数来规划应用。
▲窄光束角15°
▲宽光束角37°
▲超宽光束角60°
以至于在欧洲,
现在都统一叫筒灯(downlight)。
区分为可旋转的筒灯
(更好的控制方向性)
和固定的筒灯。
所以现在开始,
我们要记住光束角的概念。
如何选择一款
具备光束角度的筒射灯?
▼
常规的筒灯和射灯的光束角度是
通过反光杯或者透镜的折射来实现的:
▲反光杯
▲透镜
有三种简易方法,
让我们可以人眼辨识优劣:
观察反光杯或者透镜的细腻度
▼
光学是非常细腻的科学,反光杯或者透镜被配光实验室设计调制、开模具再加上良好的制造工艺,才能有一致的光束角度。
其内部结构,就好比一间布满了菱角透镜的屋子,稍微改变其中一面透镜,灯光就会全变,所以我们观察它们的细腻度就可知优劣,内壁菱角分明凹凸不平的往往更优秀。
查看实景效果 :看买家秀,是最直观的感受
专业人士可以索取IES配光曲线文件:
▼
配光曲线清晰的记录了灯具的灯光轨迹,导入IES文件到照明设计软件如Dialux中,可进行空间照明设计。
随着LED光源普及,
灯具作为家居耐耗品被重视起来,
如何选择,
如何应用?
接着往下看......
3
【选灯】
筒、射灯的选择
从 “灯光柔和却不失强力的霸道感”
这句话开始说起:
如此矛盾的两组词,
恰恰是家居灯光设计的“第一法则”:
减少眩光,增加亮度。
▲ 左右两边灯具有同样的亮度和光束角,为什么左边会眩光刺眼?而右边柔和舒适?
区别在于,两个灯具的遮光角(下边有讲解)大小不同。 右边女孩坐在灯具的遮光角区域内,看不到灯具里面的光源,没有眩光,也就不刺眼,俗话说“不是太亮了,而是太直接”。
开始选灯:
▼
1、选用“遮光角” 在45°左右的灯具
▲ 遮光角:光源切线与水平线的夹角
举例:
▲低于30°遮光角的灯具,会对人眼产生大的辉度,眩光刺眼。判断一个灯具设计好坏的标准之一:遮光角45°或以上
有一种简易方法人眼辨识遮光角 :你看产品图片或实物感受一下,灯口平面到光源的深度d和拇指长度相似,遮光角就在45度左右, 这样的灯具少眩光。
2、如果吊了顶装嵌入式灯具,灯具高度不能太高
如果嵌入式暗装灯具高度高于10cm,就不建议家装了,它要求吊更厚的顶,常规的2.8m层高可以吊顶,但不宜吊厚,所以灯具高度在7cm以内为宜。至于灯具大小个人感觉没必要追求大,暗装本身就是保持天花板清爽,精致而又有力量是最好。
3、如果不吊顶,选用明装灯具
不吊顶,灯具外露为明装,则一定要有美丽的外观呈现。把光做好,再把颜值做好,就是高级的灯具,灯具在设计师、建筑师眼中就是软装,切记不能马虎,直接关乎品味。我们要记住: 开灯好光,关灯有型。
4、有光束角的筒、射灯
常规家庭选用功率在7-12瓦,如果是更大空间可以选择更大功率的灯具。
5、选用光素质稳定的品牌灯具
灯具有太多的光素质,不是大家看到的那些满屏鼓吹三星CREE灯珠那么简单,消费者又不做灯,只要会选灯就好,尽量避开参数党。
4、筒、射灯的应用
调节灯具出光方向,控制遮光角,让灯具从直接照明转为间接照明。
▲微调暗装射灯的内环角度,出光方向发生改变,人就出现在遮光角内。让灯具从直接照明转为间接照明
▲ 轨道灯转向墙壁,经墙壁反射灯光到人眼范围,柔和舒适,直接光变成了间接光
间接照明区别于直接照明在于是否经过介质的折射。 调节原则是:擦墙不照墙,控制遮光角,避免眩光。
▲图左灯具垂直照墙,让局部太亮,经墙壁折射又产生了人眼辉度甚至眩光。图右则不会,灯光擦墙,光线柔和均匀
我们通过漫画的形式
讲述了筒、射灯的区别、
选择和应用,
希望大家能了解体会,
固定位置从上而下出光选筒灯,
至于照射覆盖多宽,
看光束角度;
需要通过灯具做出
灯光多样性方案时选用射灯,
也可实现普通照明、重点照明等。
把握以上原则,
你也可以成为一位小小灯光师。
补充:
灯具间距多少合适
▼
▲ 从遮光角的概念来讲,人的步子多数在60cm间距,从动线考量,灯具间距至少80cm-100cm,不同人对光的感官不同,可以适当加长间距。这样,从人的动线上,多数情况处于遮光角内,没有眩光,又不降低空间亮度。
#菜单栏回复“灯光”获取更多灯光设计文章
图文来源GELED、PChouse家居杂志,由永东设计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