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湘钢建厂历史溯源(一)

2018/09/06210 作者:佚名
导读: 编者按: 60年砥砺前行,60年春华秋实。2018年,我们将迎来湘钢建厂60周年。从今天开始,我们将陆续推出系列文章,向您展示湘钢六十年来的发展史,与您一起回顾湘钢的成长历程。 1958年春,为建设好毛泽东家乡的湘潭钢铁厂,钢铁建设大

编者按:

60年砥砺前行,60年春华秋实。2018年,我们将迎来湘钢建厂60周年。从今天开始,我们将陆续推出系列文章,向您展示湘钢六十年来的发展史,与您一起回顾湘钢的成长历程。

1958年春,为建设好毛泽东家乡的湘潭钢铁厂,钢铁建设大军从四面八方汇聚于湘江之滨。历经60年的发展,几代人的奋斗,湘钢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宽厚板生产基地,拥有炼焦、烧结、炼铁、炼钢、轧材全流程的技术装备、一整套科学的生产工艺和世界领先的七大生产技术,致力成为世界一流的钢材综合服务商。

“讲厂史、知厂情、爱湘钢”

湘钢建厂历史溯源

湘钢

湘江河套、岳塘区内,为什么会建起一座钢铁厂?翻阅厂史,始知根源。1983年编纂印制的《湘潭钢铁厂志(1958——1980)》第一章厂史溯源,对这一问题讲得非常清楚。

自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近代史上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一批雄才大略的先行者们,已经认识到欧美各国富强之本,“ 不尽在于船坚炮利、垒固兵强 ”,他们在进行卓绝的政治斗争、军事斗争的同时,在经济建设上也提出了不少有创见的主张,进行了大量有成效的建设。湖南人文荟萃、物产富饶,素有 “ 湖广熟、天下足 ” 之美誉。清朝末年,海禁大开,有识之士都着眼于振兴实业、富国强兵,至中华民国元年,全国工厂职工人数66万人中,湖南已占7.2万人,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强。长沙的靖港、湘潭的易俗河,已成为著名的米市。湘潭的铁器产销早已久负盛名。随着近代工商业的发展、资源的开发,湘潭以其水陆交通的方便条件,逐渐形成了一个经济繁荣的城市。1931年“9.18”事变以后,作为中国经济命脉的东北煤、铁基地全部沦于敌手,发展内地煤、铁工业的呼声日益增高。当时中华民国政府行政院资源委员会提出了在湖南建设中央钢铁厂的意见,而厂址的选定就是湘潭市的下摄司地区。

中央钢铁厂在1935年5月成立了迁建委员会。全部设计工作由德商克虏伯承担,全部建筑安装工程则由德国的西门子公司总揽。1937年7月签订了施工、设计合同。土地平整、铁路专用线下部建筑工程至1938年7月即已完成。因日寇侵华战争深入内地,这一计划遂告夭折。已平整的场地后来为湘潭电机厂所用。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经过三年恢复经济和五年左右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设,1959年全国钢产量已达到530万吨,与战前1936年历史最高水平的90万吨相比,产量超过了5倍。这个形势要求整个国民经济有全面的发展。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在制定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设时,高瞻远瞩地及时提出发展内地工业的方针,以期把国家的经济重心从沿海移向内地。正是根据这个方针及当时的历史条件,国家在经过比较和选择后,决定在湘潭建设一座钢铁联合企业,并于1958年正式动工。从此展开了湘钢的历史画卷。民国时期的中央钢铁厂与现在的湘钢并没有阶段上的联系。在不同时期选到同一地区建厂这点,只能说明这个地区有着某种特点,包括地理位置、自然与社会环境。

从中央钢铁厂的筹建到湘钢的建设和生产是一个历史过程。就整个历史长河而言,这个过程是短暂的,但就一个人的生命而言,又是一个无法克竟始终的全部过程。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可以告慰先辈的是,湘钢已经成为一个年产千万吨钢规模的先进钢厂,为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作出了重要贡献。自破土动工以来湘钢已发展了60年,60年来,不少同志焚膏继晷,披星戴月,为湘钢建设、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建厂60周年之际,我们怀念他们。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