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跟着河长去巡河|北岸社区:河涌治理不做“面子工程”

2018/09/0696 作者:佚名
导读:5月22日上午,刚刚完成当天社区走访任务的黄江北岸社区党工委书记陈伟坚,又抽出时间到社区的几处河段进行了一番巡查。作为北岸社区的基层河长,尽管社区里每天有繁杂事项需要处理,但巡河已经成为陈伟坚每周雷打不动的工作。河道整治、控制排污、修建管网

5月22日上午,刚刚完成当天社区走访任务的黄江北岸社区党工委书记陈伟坚,又抽出时间到社区的几处河段进行了一番巡查。作为北岸社区的基层河长,尽管社区里每天有繁杂事项需要处理,但巡河已经成为陈伟坚每周雷打不动的工作。河道整治、控制排污、修建管网……一段时间以来,陈伟坚和社区同事们一起,围绕打赢污水治理的战役,默默付出着诸多努力。

两条河涌在此汇合流入黄江河

“北岸社区目前主要有两条河涌,一条是来自宝山流向黄江河的芙蓉水支流,一条是流经北岸工业区汇入芙蓉水支流的小河涌。”陈伟坚向记者介绍,这两条河流是北岸社区目前主要的整治对象。

北岸社区位于黄江镇中部,公常路从社区穿越而过,交通位置便利,不过从规模看,北岸却是黄江最小的社区。从公常路转入北岸三路,走到尽头再向北望去,有一条小路略显弯曲向北延伸深入。在这条不知名的道路两侧,一边是一大片未开发的土地,上面被绿植覆盖;另一边则是成排的居民楼,建筑密集,商铺较多。

记者随陈伟坚一同驱车行驶入这条小路,得知此处就是北岸工业区河涌的一部分流经地。这条河涌自东南流向西北,在裕元工业区内与芙蓉水支流汇合后,再流入黄江河。陈伟坚指着地面向记者介绍道,北岸工业区河涌总长约700米,目前临近附近居民区的300多米已经被改造为地下河。

“这条流经工业区的河涌,在几十年前曾是这里的一条灌溉河,从黄牛埔水库分出一条支流一直到此处。但是随着工业的发展,慢慢失去了原来的作用,现在已经基本没有源头活水。”陈伟坚表示,因为该河涌经过北岸工业区和居民区,沿途生产和生活污水排放,导致水质逐渐变差,存在明显黑臭现象。

去年北岸社区投入520万元,对长度约300米的河段进行了箱涵式改造,对整个河道进行了固定,改造后这部分河段变为地下河,顶部成为路面。记者看到,目前临近居民楼一侧,已经被一条重新铺设的水泥路面所贯通,路边停靠着许多私家车,周边居民往来出行较为便利。

“主要是出于几方面考虑,一是通过封闭化改造,短期内解决附近居民反映的河水异味问题,二是随着水量萎缩,固定河道以避免被其他建设项目侵占。”陈伟坚介绍道,将这部分改造为路面,也有利于路一侧未开发的大片土地与其他道路打通,便于未来更好地统筹利用。

“河涌治理绝不是做面子工程”

沿着工业区河涌继续向北,路过一座石桥口,就可以看到重新流出地面的河道。“这部分周围居民区相对较少,因此没有进行封闭改造,保留了露天河道。不过去年我们对河底和河堤进行了硬化整治。”陈伟坚介绍。

由于近期东莞有效降水少,站在岸边望去,河道内水量非常小,不过河水的颜色却是墨绿色,同时散发着明显的异味,水中还散落着一些生活垃圾。这里正是陈伟坚平时巡查的重点地段。“巡查主要是检查沿途的排污口,掌握生产生活污水排放基本情况,并且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上报,联系有关部门处理。”陈伟坚说,未来随着截污管网建设推进,在源头上对污水进行截流,河涌情况有望改观。

随后,记者又前往了位于裕元工业区内部的河涌汇流处。裕元工业区内规划整齐,路边的空地上都用草皮、行道树等进行了绿化,生态环境优美。不过,在裕成鞋厂门前不远一处拐角处,走上一片小草坡,记者才发现下面“潜伏”着一个河涌“三岔口”,自北向南的北岸工业区河涌,与自东向西的芙蓉水支流,在这里汇合,向西北方向流去。

芙蓉水支流源于宝山,在北岸社区内长度约2公里,流经的几乎全部是早期建设的硬化水渠,水渠建设标准较高,管理较好,水体更为清澈。与墨绿色的北岸工业区河涌相比,在岔口汇流处形成了“泾渭分明“的景象。而这也是陈伟坚下一步准备着手改善的地方。

他表示,前面上游流经的工业区和居民区较多,截污管网建成后可以覆盖绝大部分区域,但目前还是有一些无法兼顾的地段。社区正在和设计施工方密切沟通,争取再把建设方案进一步细化,把管网延伸到尽可能多地方。

“在目前方案的基础上,能完善的地方尽可能完善,而不要搞二次建设。总之我们始终坚持的就是一条——河涌治理绝不是做面子工程,而是要踏踏实实做出改变。”陈伟坚说。

争取今年8月份完成管网建设

除了对河道的巡查整治,北岸社区内的截污管网建设也在快速推进。自从去年6月份左右动工以来,目前已经完成了大部分的建设工作,只剩最后一部分难点地段在加紧“攻坚”,争取今年8月份全部完成。

“管网建设就像是打仗一样,需要争分夺秒抢抓进度,我们作为社区主要是与施工方做好配合,同时做好对居民的宣传,争取大家理解。”陈伟坚表示,管网建设穿过的地方,很多是社区里车流、人流较多的地段,工程建设对日常出行会有较大影响,需要从多方面做好细化工作。

自从管网开工以来,北岸成立了社区的管网工作小组,有两名工作人员专门负责在现场与管网办、施工方等进行对接。“建井口需要在居民家门口开挖,我们要及时做好沟通;天热的时候大风扬尘到处吹,我们要联系施工方及时洒水或设置遮盖物……”陈伟坚坦言,管网建设的过程也直接考验着社区的沟通与协调能力。

对于如何平衡工程建设和民生需求之间的关系,陈伟坚也有着自己的理解。管网建设有着固定时间表,必须抢抓进度,绝对不能耽误,所以施工过程中路面开挖、管道铺设等方面进展很快。但是对于社区来说,开挖的路面能不能及时回填,则关系到后面施工能否顺利开展。“比如一条路,群众看到不光是很快挖,还能很快恢复,无形中就会对工程建设多一份耐心和理解。”

企业生产排污是污水重要来源,为此北岸社区也多次面向辖区企业召开工作会议,宣传讲解政策要求,做好企业尾水口建设与污水管网的接驳。“因为未来企业一定是要拿到排污许可证才能进行正常经营,所以这部分工作不能忽视。”陈伟坚表示,在坚持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基础上,社区也通过筛选推荐有资质的正规施工企业,帮助企业尽量压低污水处理设施改造的成本费用,力求让污水管网真正发挥出实效。

【记者】陈启亮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