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不可貌相!这“黑漆漆”的乌米饭,你吃过吗?

2018/09/0657 作者:佚名
导读:(点击查看视频 拍摄/剪辑 王世杰 配音 张璐科) 乌米饭 有道是“山不醉人水醉人,水不醉人壶醉人,壶不醉人茶醉人,茶不醉人饭醉人”。这个“饭”,大概可以算上中国民间食谱里占有一席之位的 “乌米饭”了。 每年的立夏前后,江南这一带便会盛行

(点击查看视频 拍摄/剪辑 王世杰 配音 张璐科)

乌米饭

有道是“山不醉人水醉人,水不醉人壶醉人,壶不醉人茶醉人,茶不醉人饭醉人”。这个“饭”,大概可以算上中国民间食谱里占有一席之位的 “乌米饭”了。

每年的立夏前后,江南这一带便会盛行食用“乌米饭”,而乌米饭其实是用南烛树叶,别名青精树,也有称为乌饭草头或乌饭树叶的汁水浸泡过的糯米蒸煮而成的一种米饭,它香润可口,清香扑鼻,食后后能明目黑发,益气养颜。

前两年,乌米饭还上了“舌尖上的中国2”,如今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见,乌米饭除了是深受大众喜爱的食物,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美食,是人最深的乡愁。一个人长大后,总有些滋味,只能停留在回忆里。无论去过多少地方,吃过多少珍馐佳肴,你最怀念的还是家乡的味道。而吃在嘴里的那一口乌米饭,无疑能让你的味蕾瞬间找回那种浓浓的乡愁。

其实,蒸熟后的乌米饭,你若仔细看,可以发现乌米饭并不是极其死板的黑,并不是黑得了无生趣。一粒粒米饭黑中泛青,青中透黑,晶莹透亮。

很多时候,人们还习惯在乌米饭上面撒一些枸杞,抑或是红绿丝,既养眼,又增加了味觉的享受。咬上一口在嘴里,松松糯糯,伴着一股淡淡的植物独特的清香,咽下后,口中仍有余香和甘味。

据记载,乌米饭作为民间食物,从唐代开始一直流传至今。乌米饭的味道大体分为两种,即甜味和咸味。蘸着白砂糖吃,可以感受其乌米的清香;做成小小的乌米饭团,用粽叶包裹,拆开后清香四溢,诱人胃口;做成乌米饭饼,正反两面用油煎一下,增强了口感;如果放些桂花、杏仁、葡萄干等可做成甜口味的特色糕点;要是加入咸肉、豌豆、蚕豆、笋片等立夏应景食材,就可做出咸口味的乌米饭。

但不管是哪种口味,哪种做法,咬上一口热乎乎的乌米饭,乌饭树汁那种独有的清甜,必定会第一时间充斥你的整个口腔,仿佛一口便吃下了整个春天的盎然丰美。

乌米饭从古流传至今,其做法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编写《本草纲目》时,就专门将乌米饭的方法收录其中,称“摘取南烛树叶捣碎,浸水取汁,蒸煮粳米或糯米,成乌色之饭,久服能轻身明目,黑发驻颜,益气力而延年不衰。”

也有记载称,明代乌米饭的做法是先将米蒸熟、晒干,再浸乌饭树叶汁,复蒸复晒9次,所谓“九蒸九曝”,成品米粒坚硬,可久贮远携,用沸水泡食。

到了现代,乌米饭则不再“九蒸九曝”,一般是糯米浸泡在乌饭树汁中一整夜后,就可以当天现做现吃了。而为了让市民们了解现代乌米饭的制作流程,品尝最地道的乌米饭。日前,在潘火街道蔡氏宗祠内,就举行了一场乌米饭现场制作活动。

活动方请来了乌米饭制作老手艺人毛四花阿姨在现场给大家边介绍边制作乌米饭。毛阿姨介绍说,制作乌米饭要用到的南烛叶首先需要挑拣,去老叶留新叶,然后洗净、沥干水分,再用刀把南烛叶切细放入盆中,带上手套用力揉,直至叶子搓烂。接着就是在搓烂的叶子中倒入适量的水浸泡。“浸泡的越久,水的颜色就越深,如果时间允许,泡上个一夜都行。”

等南烛叶浸泡的差不多了,就用一块大沙布,把南烛叶水直接倒上面过滤,这时器皿里留下的就是可以制作乌米饭的汁水了。接着就是把糯米淘洗干净,放入南烛叶汁水中浸泡,和之前同一个道理,浸泡的时间越长,最后蒸出来的乌米饭颜色就越黑。

开蒸之前,需要倒出糯米中多余的南烛叶汁水,留下的水比平时煮饭时稍多一点点就行,然后放入糖,按下电饭煲的煮饭键,跳到保温状态,焖5分钟拿出就可以食用了。

毛阿姨把乌米饭盛出放在一个个长方形的浅盆中用力按压,然后用刀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乌米饭糕,一旁的众人迫不及待地一拥而上,你一块我一块。咬上那一口乌米饭,甜味适中,糯中带韧,满口清香。

在我们鄞州的乡下,很多山上都可以采集到野生的南烛叶,每年早春,南烛叶便会冒出红色的新芽,这个时候就可以采集来制作乌米饭了。因为新芽少采集困难,所以经常在集市上购买南烛叶回家制作乌米饭的居民就知道,价格最高的时候南烛叶一度买到120元一斤。

随着时间的推移,南烛叶的叶子会变成绿色,绿色的南烛叶也同样可以采集下来制作乌米饭,这个时候价格也不低,起码30元一斤。

毛四花阿姨告诉记者,在她老家那边的乌饭树都是野生的,没有一棵种植,很多乌饭树都长在深山老林里,所以采集起来尤为困难。小时候,毛四花也有跟着大人去采集过一次南烛叶,她直言“采集起来真的很慢。”

毛四花做乌米饭的手艺都是看着大人一次次制作后学会的,“没人特意教,小时候母亲每年做,多看也就学会了。”毛四花告诉记者,制作乌米饭有两个特别需要注意的点,其一是煮饭时水的控制量,一般要比平常煮大米时多倒些,这样做出来的乌米饭糯糯的更好吃,其二就是按压乌米饭时要用些力道,这样制作出来的乌米饭糕才能糯中带些韧劲。

每年的清明前后,毛四花都会制作乌米饭,她说他们当地还有把乌米饭糕当作祭祀贡品的习俗。而她的儿子、媳妇也每年嚷着让她多做些乌米饭糕,除了自己吃,还是馈送亲朋好友的佳品。

毛阿姨特别提醒,浸泡过后的南烛叶不要急着扔掉,把南烛叶晒干后,分装成小袋,还是除异味良品。再则立夏马上到了,南烛叶干还能用来煮茶叶蛋,煮出来的茶叶蛋同样带着一种独特的清香。

乌米饭在宁波历史悠久,代代相传。同时,关于乌米饭的由来也各有说法。

相传,战国时期,孙膑被迫害关在猪舍,老狱卒用乌树叶煮出乌黑的糯米饭,再捏成猪粪样的饭团,偷送给孙膑吃。孙膑不仅靠这个方法活了下来,身体还很健康,最终逃出监狱。孙膑第一次吃乌米饭就是在立夏那天。从此,每年立夏之日,人们也竞相吃乌米饭以求得庇护。

而在乌米饭众多的传说中,流传最广的是“目连救母”孝子饭。传说一位名叫目连的孝子为坐牢的母亲送饭,而饭总被饿鬼狱卒抢吃一空。目连就想方设法用乌饭草头把米染黑,烧成乌黑的米饭送给母亲吃。饿鬼狱卒们见到乌饭也不再争抢,而目连的母亲总算吃上了饱饭,目连也最终救母亲脱离了苦海。为了褒扬目连的一片孝心,民间每逢农历四月初八,家家都吃乌饭,并一直流传至今。

也有一种说法是,四月初八一过,打田栽秧就开始。开秧门这一天吃了乌米饭,打田栽秧这段时间,身强体健、百病不生,因此家家户户都要吃香喷喷的乌米饭。

但无论是哪种原由,每逢春季食用乌米饭早已成了宁波人的传统,乌米饭除了是美食,也是乡愁,更是万千游子对故乡宁波的记忆。

网友

网友“小幸福”:小时候奶奶经常会给我做上一大份乌米饭吃,乌米饭紫的发黑,颜色很漂亮,说真的自己平时顶多吃一碗饭的量,要是吃乌米饭就能吃上两大碗。后来长大了,奶奶也去世了,好几年我都没吃过乌米饭了。

今年心血来潮,在菜场买了些南烛叶,按着记忆里奶奶做乌米饭的步骤做了次乌米饭。虽然和奶奶做的乌米饭味道有差别,但乌米饭那种独有的清香还是一样的。其实乌米饭做起来不算麻烦,我也很享受整个过程,也刚好可以带着孩子做,大自然的馈赠,劳动人民的那份聪颖,在乌米饭上体现地淋漓尽致。

网友“木木”:我是地道的鄞州人,在我们乡下老家,每年春季都有做乌米饭吃的习惯,如果哪一年不吃乌米饭,就感觉那一年没有经历过春天似的。

我还记得读大学那会,因为路远有一年春天都没有回过老家,那一年就没有吃到过乌米饭,这下可好了,馋虫一直折磨了我整整一年。后来第二年学聪明了,叫我妈妈快递乌米饭糕给我吃。现在想来,那乌米饭独特的味道,是家乡的味道,更是妈妈的味道!

来源 | 鄞响客户端

编辑 | 娜娜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