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日的文章中我们阐述了损耗的定义和损耗的分类。今天继续损耗话题,详细的剖析下损耗是如何产生的?如果把控不当,会有怎样严重的后果?
实例分享
去年5月笔者应邀到一家生鲜企业做指导,企业负责人见面后表达了令他最头疼的事情——生鲜损耗过高,生鲜的损耗蔬果基本上都超过10个点以上,肉禽3个点,干货2.5个点,水产、熟食、面点、面包属于联营状态。
这家超市在当地知名度不错,有一定的经营基础。了解了企业的基本情况后,进行了第一步全方面调查,查找损耗过大的原因。我选择了这家企业的旗舰店,生鲜销售额日均10万,日结毛利16个点,其中蔬果日均5-6万,占到整个生鲜销售的半壁江山,而恰恰蔬果的损耗也是最高的,蔬菜损耗13个点,水果损耗15个点。说到这里,我们普及一下生鲜销售、利润、定价毛利、损耗率的行业标准:
以上数据只是行业平均值,各区域的经营业态不同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但对比之中也能很明显的看出,这家企业的蔬果占比并不合理,正常范围不超过35个点,而这个企业已经超过了50%。从数据中判断其他品类经营也是有问题的。后续的深入了解也验证了这一判断。
猪肉供应商扣点前后台加起来达到8个点,账期三个月,而且到账还不能及时。这就造成了猪肉白条价格比市场供货价每公斤贵1.5元,猪肉毫无价格优势。即使分割、营销等操作如何精进,首先在价格方面输在了起跑线上。
干货品类都是供应商直送,采购坐在办公室谈判,直接造成干货品类缺失,售价高的离谱,甚至是天价。熟食和面包供应商扣点重,经营不善,也逐渐压缩和退场。
这些只是大环境,对于生鲜部门的销售损耗,也算是人为损耗。接下来我们具体分析下,采购环节、营运环节、仓库存储的损耗出在哪里?
生鲜指导视频平台请关注中鲜网微信公众号生鲜课堂
采购
蔬果采购在一级批发市场采购,品质和价格有保证,而当地资源欠缺,造成当地应季蔬菜无法进入卖场销售。
没有商品采购计划,选择哪些商品?数量如何制定没有确切的形成规划。
产地资源供货无计划,往往是上批货还未消化,下批货又到了,门店苦不堪言。
营运环节
巡店过程中发现,从收货口进入,旁边正好是垃圾房,到处是蔬果的报损商品,仔细检查其中很多商品是符合销售标准的。实际商品报损情况和报损单据无法准确核对,差异很大。
针对这一情况,随即和营运团队共同测算了当天的蔬果报损数量,包括后仓待报损商品,蔬果按进价成本大约在5000元左右,拿到数据之后不难理解,为什么蔬果损耗都在10个点以上,因为每天蔬果销售额5万左右,仅是报损记录和未记录的就要占到10%以上,这样损耗能不高吗?
损耗的来源
那高损耗是如何产生的呢?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 开单不准确,蔬果销售占比大,任务自然就重,造成重点商品门店开单本身量就大,采购再加以浮动,新品引进也无规划,直接送到门店不考虑周转量,造成库存积压。
✧ 现场理货、补货无正规流程,早班开业保证商品丰满度,下午14点交接班,早班员工下班时要把蔬果陈列量达到开店丰满度,这样时间节点就出问题了,二次开店标准应该在平常16点前,夏季17点前,夏季卖场温度高,中午三个小时卖场没有顾客,造成商品白白损耗。
✧ 另外店长要求,营业过程中不允许处理折价,都集中在晚上20点后集中处理,大家都知道晚高峰客层是白领和工薪阶层,也是我们的目标客层。晚上处理这些商品影响了销售体验,也没人去买,那么每天卖不掉的商品就放在后仓,第二天直接报损,而且报损单据每日不得超过200元,否则店长不签字,员工没办法就直接把商品当垃圾扔掉,这就是营运过程中损耗大的原因之一!
✧ 商品陈列和定价无章可循,陈列随意性大,主推商品不明确,本该突出陈列的季节性商品,反而陈列在正常面,销售的损失也是巨大的损耗!
✧ 定价没有策略,特别是民生商品反复做促销,价格忽高忽低,顾客反馈强烈,门店也怨声载道,卖一支单品,“死”一支单品。正常定价中没有遵循商品角色、商品生命周期和阶梯定价,销售和毛利损失也非常大。
众所周知商品要在最有价值的时候卖出去,一个商品最少要有3个价格带,精品、普通、折价,商品在什么阶段就用什么价格快速卖掉,才能加快周转,降低损耗,所以这就是损耗产生的直接原因,而且占比非常高,这就是彻彻底底的人为损耗!
通过实例解析分享,相信大家对损耗的产生已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损耗的产生是有规律可循的,而且是可以控制的,如何降低和解决损耗的方法,明日继续推出,敬请关注!
(更多内容及生鲜视频请关注中鲜网微信公众号)